这不仅标志着工厂车间建设的圆满收官,更意味着企业即将开启新的生产篇章,在保障环保达标与安全生产的基础上,向着更高的生产目标迈进。
时间到了三月十八号,陈月春和田洪顺第一个夜班,我跟班为的是作为一个生产厂长必须掌握第一手资料和数据,将来好往下传达各项指标。
十九号白班有高长林和邵月余、,由于老陈年龄大所以让熟练工带领。
十九号夜班有李桂福和邱城山,我还是跟班。
经过几天的运转了解到烘干炉一共有135个匣钵,一个匣钵能装两公斤氧化铁,一次能烘干二百七十公斤,一个小时前进三十公分,运转一圈需要四个小时。
这样就能算出一个班能烘干五百余公斤。
一区温度150°,二区温度200°,三区温度250°,四区温度350°,五区温度500°,六区温度650°。七区温度800°,八区温度700°,九区温度500°,十区温度200°,十一区100°,十二区60°。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以后根据这些参数就可以正常生产,只要把这些数据在配电盘上设置好了就自动烘干,不用人监督,人员就看好设备,倒料和装料就行了。
整个产品的生产顺序是:第一步烘干还原检测研磨入库属于半成品;第二步根据用户要求产品HDK650(或800或900)半成品碱、硫酸钴混料成浆反应釜加热冷却压滤烘干研磨化验成品入库;第三步包装销售资金回收。
烘干完成后下一步开始还原,将烘干原料装入还原炉内加氮气升温加氢气保温降温加空气降温出炉化验入库。
经过前期的工作中也发现了以问题需要整改,这时已经到了三月三十一号了,在这段时间里我只有身先士卒,才能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所有的实验都是为了以后生产提供了依据,所以在各项工作中按部就班,认真对待,总结出具体的操作规程,为以后提供依据。
在工作中我发现了问题我都一一记下。
这天在例行会上我提出:1,制作的不锈钢锥形料斗,装料不方便且费时间,而且倒料也不行,需要人工敲打,改用吨包省时省工。
2,还原炉航车太低,物料吊装不起来,螺旋桨进料慢,航车需要在原来的基础上再加高一米,进料管直径一百加粗一百五的。
3,还原炉内部翻拌过低,细料搅拌不起来,影响反应效果,通知厂家将粉末状改成颗粒状。
最后秦总在会上建议以上问题一周内解决,不能拖延,国外订单已经来了,要加快生产。
经过一周的努力以上提出的问题全部解决,以后再发现什么问题随时解决,装卸料改用吨包时间由原来的三小时缩短为二十分钟。
粉末状的原材料改为颗粒状也没有了粉尘,往还原炉进料的的速度也快了,还原的效果也好了。
经过设备多次的调试,工人们也掌握了设备的操作技能,并能独立、熟悉、准确无误的操作,生产走上了正常轨道。
我也不再跟班了,便开始编写各种设备的操作规程、应急预案、安全消防等资料,时刻准备上面来随时检查。
我自从来到这里还没有休息一天,还没有四处看看营东市的地理风貌和感受一下这里的人文情怀。
到五一劳动节了,工人们不能放假,因为烘干炉一停一起需要一天一夜才能升起所需要的温度,况且也对烘干炉没有好处,所以只能不停地生产。
办公室里的管理人员都放假了,作为生产厂长的我不能回家,可以在周围转转,缓解一下前一段时间紧张的心情。
我先去市场买了一些菜、白条鸡和梭鱼回来,将鱼去鳞洗好剁成段,将鸡洗好也剁成块洗好就等下锅。
然后驱车就去了彩虹桥,彩虹桥离厂有十五分钟的路,虽然相距很近,但我来了以后从没有出去过,一直待在厂里调试设备,趁五一放假就出来放松一下多日的紧张情绪。
喜欢。
第225章 开始调试设备(一)[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