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33章 岁末工厂记(四)[2/2页]

我的春夏秋冬:人生全记 高山流水兮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情况。
     当时,团队仅对少数几个零散的区域市场进行了简单走访,既没有覆盖磁粉产品的主要应用领域,也没有深入下游需求企业进行实地考察。
     比如,磁粉广泛应用于电机、传感器、医疗器械等行业,而调研团队仅关注了电机行业的部分小型企业,对需求规模更大的医疗器械和高端传感器领域几乎未曾涉足。
     调研过程中,只是简单发放了几十份问卷,回收的有效问卷不足半数,且问卷内容设计粗糙,仅涉及产品价格和基本规格需求,对产品的性能参数、质量标准、交货周期以及售后服务等关键需求点均未提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更关键的是,调研团队没有对市场趋势进行深入分析,当时市场上已经出现了更环保、性能更优的新型替代材料。
     且有多家头部企业正在加大研发投入布局该领域,这些关乎项目生死的重要信息,在秦总和老板的调研结果中却毫无体现,这样的调研结果根本无法为项目决策提供有效支撑。
     而老板在项目决策过程中,更是陷入了信息茧房,单方面听取了少数人的建议,完全忽视了多渠道验证信息的重要性。
     当时,公司内部负责市场调研的部门曾提出过不同意见,认为现有调研数据不充分,建议进一步扩大调研范围、细化调研内容,但老板却并未重视。
     反而轻信了一位外部合作方的口头推荐,该合作方为了自身利益,夸大了磁粉市场的需求规模,声称 “未来三年内市场需求量将翻倍增长”,并承诺若公司上马该项目,会帮助对接大量订单。
     同时,公司内部一位急于寻求业绩突破的部门经理,也向老板提交了一份过度乐观的市场分析报告,报告中刻意回避了市场竞争风险和技术瓶颈问题,只强调了项目的盈利前景。
     老板在未对这些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进行核实的情况下,便轻易相信了这些片面之词,甚至没有要求秦总带领团队对这些建议进行独立验证,完全凭借主观判断敲定了上马磁粉项目的决策,将项目推向了危险的起点。
     更为致命的是,老板和秦总对磁粉产品本身缺乏基本的了解,这使得项目在后续推进中问题频发。
     他们既不清楚磁粉的生产工艺难点,也不了解不同应用场景下产品的核心技术指标要求。
     在生产线建设阶段,由于对生产流程的关键环节认知不足,导致设备选型出现严重失误,采购的部分生产设备无法满足高端磁粉的生产要求,只能生产低附加值的普通磁粉,而市场对普通磁粉的需求早已趋于饱和,高端磁粉才是市场主流。
     在产品研发环节,因为不了解下游企业对磁粉磁性稳定性、耐高温性等关键性能的严格标准,研发出的样品多次在客户测试中失败。
     比如,某医疗器械企业对磁粉的磁性稳定性要求极高,误差需控制在 0.5% 以内,而公司研发的产品误差始终在 1.2% 左右,尽管多次调整生产工艺,却始终无法达到客户要求,导致大量潜在订单流失。
     此外,他们对磁粉的原材料供应情况也一无所知,项目启动后不久,原材料价格便因市场供需变化大幅上涨,而公司没有提前与供应商签订长期供货协议,导致生产成本急剧增加,产品定价失去竞争力,进一步加剧了项目的被动局面。
     随着项目的推进,前期决策失误带来的问题逐渐集中爆发。
     生产线建成后,由于产品不符合市场需求,产能利用率不足 30%,大量设备处于闲置状态,前期投入的巨额设备采购资金和厂房建设资金无法收回。
     库存积压问题也日益严重,仓库中堆积的普通磁粉超过 500 吨,占用了公司大量的流动资金,导致公司其他主营业务的资金投入受到限制。
     销售团队更是陷入两难境地,一方面,市场对公司生产的普通磁粉需求低迷,即便大幅降价也难以打开销路;
     另一方面,面对客户对高端磁粉的需求,公司又无法提供合格产品,只能眼睁睁看着订单流向竞争对手。
     如今,磁粉项目不仅没有为公司带来预期的收益,反而成为了公司的 “包袱”,员工士气低落,投资者信心受挫,公司陷入了前所未有的被动局面,而这一切的根源,都始于项目启动前那场不负责任的市场调研和老板盲目轻率的决策。
    喜欢。
  

第233章 岁末工厂记(四)[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