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17章 ∶子时的童谣[2/2页]

午夜当铺 红帽帽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我没睡!我清楚地记得,我一直在写字,意识清醒,眼皮都没眨一下。可那一瞬间,我竟有种从深梦中惊醒的错觉,仿佛那歌声穿透了我的梦境,直接钻进我的脑髓。
     我死死盯着书桌。
     红布不知何时滑落在地,像一片干涸的血泊。
     瓷娃娃端坐在桌角,原本朝前的头,此刻正缓缓转向我。它的动作极慢,关节处却没有声响,仿佛它的“转头”不是物理的移动,而是空间的扭曲。它的嘴角,一点一点地向上弯起,形成一个近乎温柔的笑——可那笑里没有温度,只有怨,深不见底的怨。
     我猛地站起,椅子在地面刮出刺耳的声响。我冲过去,一把掀开娃娃底座。
     瓷底刻着一行小字,刀工细密,字迹如蛆附骨:
     “癸酉年七月初七,封魂于瓷,永世不得超生。”
     我盯着那行字,呼吸几乎停滞。
     癸酉年……是1933年。
     七月初七,不是乞巧节,而是“鬼娶亲”的日子。民间传说,这一天阴阳交界最薄,亡魂可借活人形体还阳。而“封魂于瓷”,正是旧时大户人家处理夭折女童的秘法——若女孩死于非命,魂魄不散,便塑其形,封其灵,镇于宅中,以防作祟。
     可“永世不得超生”……这是诅咒,不是镇压。
     这娃娃不是被安抚的亡魂,而是被惩罚的怨灵。
     我忽然想起古玩店老板的话:“夜里会唱歌。”
     不是“会”,是“必须”。它被强迫在子时重复那段童谣,一遍又一遍,千年万年,永无解脱。
     我颤抖着手指摸向录音笔,按下回放。
     童谣再次响起。
     可这一次,我听出了不对劲——在“娃娃半夜来讨债”之后,还有半句,极轻,几乎被电流声掩盖:
     “……讨你命,换我命。”
     我浑身发冷。
     抬头再看娃娃,它的眼睛不知何时变了。原本瓷白的眼珠,竟浮现出淡淡的血丝,像干涸的河床突然涌出暗红的水。
     我猛地后退,撞到书架,一本《民国巫蛊考》砸在地上,书页散开,正好翻到一页手绘图——与我手中的娃娃一模一样。旁边批注写道:
     “封魂偶,以夭女之骨灰混瓷土烧制,魂困其中,日夜诵咒,直至债主入梦,魂归彼身,方得解脱。”
     我盯着那行字,冷汗顺着脊背滑下。
     它不是在唱歌。
     它在找替身。
     而我,听了它的歌,记下了它的脸,触碰了它的底座——我已经成了它的“债主”。
     窗外,月光惨白,照在娃娃脸上,它的笑容更深了。
     我知道,从今夜起,我不再是研究者。
     我是它下一个,要讨命的人。
    喜欢。
  

第217章 ∶子时的童谣[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