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03章 大型铁厂[1/2页]

水煮大明 嗒嗒猪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崇祯三年三月初八,黄昏时分,莫学贵和古大力两人,顺利返回到长江边的马岭新码头。那里,一片繁忙的景象映入眼帘,工地上热火朝天,充满了活力和生机。太平府的金山商会的李掌柜,一个长相比起莫学贵还贼眉鼠目的人物,匆匆忙忙地赶来,准备向莫学贵汇报近期的工作情况。码头的土地上,工匠们忙碌的身影来回穿梭,他们正努力地夯实地基,号子声在工地上此起彼伏,充满了节奏感和力量感。与此同时,运送木材和石料的车马络绎不绝,它们在扬起的尘土中穿梭,为这个繁忙的码头增添了一份热闹和繁忙。
     在不远的地方,可以看到十座雄伟的炼铁高炉,正在紧张有序地搭建之中。工人们正忙碌地进行着各种工作,有的在搬运着沉重的巨大石块,有的则在仔细地拼装着炉壁,火星时不时地从他们的工具下溅出,照亮了他们坚毅而专注的面庞。铁锤敲击的声音此起彼伏,宛如一首奋进的鼓点,激励着每一位在场的工人。与此同时,二十座炒钢炉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施工。炉匠们正专心致志地砌着炉砖,仔细地调整着炉体的角度,确保每一个细节都达到最佳状态。旁边的工匠们则在忙碌地安装着鼓风设备,他们的动作熟练而迅速,确保炉火能够持续不断地燃烧,为炼钢过程提供必要的高温环境。夕阳的余晖洒在这些忙碌的身影上,为他们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辉,勾勒出一幅热火朝天的建设画卷。江水在夕阳的映照下泛着金光,仿佛也在为这蓬勃发展的景象而欢呼雀跃。马岭,这个曾经默默无闻的地方,仿佛在一夜之间,就要在这长江之畔崛起一座钢铁之城,成为金山工业发展的一个新的标志。
     位于上海浦东的大冶制铁厂年产量已达到约800万斤。随着军事需求的增加,用于制造枪炮,以及民用建筑和道路建设的钢铁需求量正急剧上升。例如,制造一尊10斤红夷大炮需要2000斤铁,而20斤红夷大炮则至少需要3000斤以上。一艘装备60门火炮的盖伦船,其钢铁需求量至少为20万斤。整个崇祯三年期间,金山地区钢铁缺口估计至少在1000万斤以上。因此,金山必须加速炼钢和炼铁设施的建设。目前的规划是将炼铁产能向马岭铁厂转移,而上海铁厂将逐步减少炼铁业务,转而专注于更高端的炼钢和特种钢生产,以及轴承类钢制品和军工产品的制造。
     莫学贵满是好奇地询问古大力:“大力,这次金山钱庄,向大冶制铁厂提供了30万两银子的贷款,我们今年能实现千万斤的产量目标吗?”
     古大力的头微微上扬,嘴角露出一抹笑意:“你别说,那沈疯子和几个书呆子还真有两把刷子。他们依据书中的记载,在实验基地埋头苦干,真的找到了一些新方法。在他们的指导下,我们彻底改进了鼓风系统,扩大了炉体容积,并且采用了水力鼓风技术。大冶的单个高炉单日产量竟然提升至6,000斤。你看,这马岭铁厂正好位于长江边上,因此在马岭铁厂一期建设中,我们一次性就建造了十座这种水力鼓风的新型高炉。预计生铁的年产量,对了,还需要确保雨山挖矿工人充足,铁矿石供应得及时跟上,我绝对有信心达到1500万斤以上。这次还有一个好消息是,我们还建了二十座转炉,预计年产熟铁100万斤以上。这样一来,金山就可以放开手脚为水师,大量生产大炮了。”
     古大力继续说道:“确保这一产量的关键因素是,我们在江西高安,找到了一个大型煤炭供应商。江西高安的煤炭,已经开始通过水路,源源不断地运往我们雨山铁厂,你瞧那边专用的煤炭堆场,已经堆起了座座小山。”莫学贵转头望去,确实,已有二三十亩地被煤炭堆满。记得一月份时,南昌金山商会的赵掌柜来

第103章 大型铁厂[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