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仔细分析了熊国的军事力量、兵员储备、武器装备以及战略部署等多个方面。
经过长时间的讨论和研究,他们得出了一个共同的结论:尽管熊国在表面上拥有庞大的兵员储备和看似先进的武器装备,但与华夏自卫军相比,仍然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其中,最为关键的差距在于兵员素质。通过前几次与华夏的实战交锋,腐国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们深刻地认识到,华夏自卫军的士兵们具备高度的战斗素养和顽强的战斗意志。
特别是华夏自卫军的特种部队和侦察兵,他们的战斗力更是令人惊叹。这些精英部队不仅拥有精湛的战斗技能,还具备出色的战术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以上一次华夏远征偶洲的战役为例,华夏自卫军仅凭四万人的特种部队和民兵力量,就成功地将熊国四十万精锐之师彻底歼灭。这一战役充分展示了华夏自卫军在兵员素质方面的绝对优势,也让腐国的决策者们对熊国的军事能力产生了严重的质疑。
要知道,那四十万熊国军队是经历过第二次大战洗礼的精兵强将!不仅如此,战役中还缴获了熊国三千多架战机和数十艘舰艇,并摧毁了其两个重要军港及六个核心空军基地。如今,熊国虽在努力更新装备、重建军队,但过去几年的发展速度远不及华夏。
华夏依托其完备的齐全产业链,生产了全球三分之一的商品,国力蒸蒸日上。反观熊国,经济结构严重向军工倾斜,虽有七年相对和平期,但民众生活改善甚微。大量工厂依靠女工运转,青壮年男子则被悉数征召入伍,这样的国家发展模式如何持续?纵然熊国维持着千万级别的常备军,面对高度专业化、实战经验极其丰富的华夏军队,腐国分析家们的结论是:熊国毫无胜算。
他们对米国的评估同样不容乐观。米国的新政府似乎完全不了解华夏自卫军的真正实力,仅仅凭借己方拥有多少航空母舰战斗群和多少兵员数量来机械地推演战争胜负,这在腐国分析家们看来是极其幼稚的战略误判。腐国自身就曾因类似的轻敌思想吃尽苦头,差点落得“国将不国”的境地。他们认为,即便米国现在拥有十七个航母战斗群,哪怕增加到二十个,也极难战胜华夏自卫军。因为华夏自卫军有“战神”刘铮,他们的作战模式从来不是单一军种的堆砌,而是以精锐特种部队为尖刀和核心,实施高度协同的多域联合作战。以米国目前狂妄自大、轻视对手的心态,很难想象他们能在这场较量中取得最终胜利。
这正是腐国首相与其核心政治、军事智囊团经过缜密研究后得出的核心结论:无论是熊国还是米国,在这场针对华夏的战争中,都毫无胜算可言。尽管如此,精于算计的腐国也并未放弃在乱局中渔利的打算。他们暗中做好了分一杯羹、参与瓜分华夏的准备。一旦米国军队真的能在战场上取得突破,占领部分华夏领土,那么腐国倾力训练的那百万陆军,便有了用武之地——毕竟在他们看来,战争最终的定局,终究还是要靠陆军在地面上一锤定音。
喜欢。
第823章 腐国的务实算盘与战局预判[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