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什么!”
     “府君大破鲜卑?”
     “斩首万余?”
     “还生擒了鲜卑大人?
     “快!快拿来看看!”
     周围百姓闻言,纷纷围了过来。
     “什么府君?是护乌桓校尉!”
     这名驿卒是从高柳来的,并不知张新有两个职位。
     “府君就是护乌桓校尉,哎呀,你别管了,快拿战报来给我等看看!”
     百姓们纷纷催促道。
     驿卒闻言,取出一块露布展示开来,以供百姓观看。
     露布,顾名思义,就是不密封,专门拿给别人看的。
     张新估摸着,现在鲜卑刚刚退走,城外的百姓应该都陆续回乡了,这种时候再叫他们回城,或许会心有不满。
     因此除了正式的公文以外,他还让代郡太守弄了些露布来,将他的政策告于百姓知晓。
     “府君真的大破鲜卑了!”百姓们顿时响起一阵欢呼声。
     汉时的识字率不低,因此大部分百姓都能看得懂露布上的文字。
     “不过府君在战报上说,现在鲜卑人缺粮,可能还会再来,让我们继续坚壁清野......”
     “那就清!饿死这帮胡狗!”
     “就是就是!咱们渔阳粮多,不出城又不会饿死,那些胡狗还能顶几天?”
     驿卒见百姓们都看过了,于是说道:“我还要去太守府传令,麻烦各位让开道路。”
     “好好好。”百姓们纷纷让开。
     驿卒正欲催动胯下马匹,突然一道苍劲有力的声音响起。
     “这战报能否给老夫看看?”
     驿卒抬头看去,见一老者在诸多吏员的簇拥下行来,不敢怠慢,连忙下马。
     “敢问......”
     “老夫是渔阳长史。”蔡邕说道。
     “小人见过长史。”
     驿卒见他身后皆是穿着官服的吏员,没有怀疑,连忙从身后取出一个竹筒,递给蔡邕。
     蔡邕掰开竹筒上的封蜡,打开竹筒,取出里面的竹简。
     其中的内容大差不差,只多了一句命令郡吏再次回迁百姓。
     蔡邕看完后,就递给了鲜于辅等人。
     鲜于辅等人一脸震惊。
     “元叹啊......”蔡邕感慨道:“我大汉有多久未有如此大胜了?”
     “怕是有六十余年了。”顾雍咽了口口水。
     普通百姓或许不知,但顾雍作为蔡邕的弟子,研习百家经典,自然不会不知史。
     自安帝时期,鲜卑叛汉自立以来,东汉朝廷对外族的战绩一直都很拉胯。
     羌人叛乱的最多,汉人打他们也最顺手,战绩还稍微好看些。
     不过大多数时候,也就是斩首两千,三千这种战绩,伤不了元气。
     打了百余年,还差不多把凉州给弄丢了。
     鲜卑这边更拉胯,大多时候都只能斩首数百。
     抛开那些所谓斩获甚众,击而破之这类模糊不清的话,有明确数字记载的最大的战果,就是在元初四年时,鲜卑与乌桓结怨,时任乌桓大人联合汉人,一同出击鲜卑,斩首一千三百。
     而汉人单独作战最好的战绩,便是在顺帝时,时任的渔阳太守击破鲜卑,斩首八百人。
     至于其他什么五百、三百之类的就不说了。
     最无奈的是,檀石槐统一鲜卑后,东汉朝廷就更加无力了。
     自桓帝以来,汉人对鲜卑的最大战果,便是永寿二年冬,使匈奴中郎将张奂带着南匈奴单于,浩浩荡荡的一起出击。
     但战果是多少呢?
     斩首二百。
     就这点数字,还好意思写进史书里。
     其他时间,不是鲜卑“大抄掠而去”,就是“杀吏人、某某太守战死

第90章 百年未有之大胜[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