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挥机构,其核心成员构成具有典型的中央与地方势力结合特征。
以滇省海主席为核心,其作为滇省政府主席兼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直接参与行营的决策与部署?。
军事行动层面则由贺天举等中央军将领主导,例如贺天举司令还兼任担任春城防守司令部总司令,负责具体防务调度?。
包括原滇省陆军讲武堂(现春城军事学院)出身的军官、黄埔系将领以及中央军校毕业生。
这些人员兼具地方军事传统与中央军事体系背景,构成行营的实战指挥链?。
同时?,地方武装与游击队成员?中,也有如“春城行营龙潞区抗战游击队”吸纳了滇西青年学生、爱国知识分子、郸邦华侨等多元群体,形成非正规作战力量?。
?其中春城警备司令部负责城市防卫,其成员多为中央军旁系将领或滇军旧部,体现双重管辖特征?。
今日贺中将摆下宴席,宴请行营内重要将领,实际上是商量滇省抗击倭寇入侵安南事宜。
1940年6月高卢在欧洲战场溃败后,倭寇趁势要求维希法国殖民政府允许倭寇进驻安南北部。
9月,双方达成协定,高卢同意最多2.5万名倭军进驻安南,以换取倭寇承认高卢在安南的殖民统治?。
倭寇以“帮助安南摆脱高卢殖民统治”为名进行宣传,实际采取“杀鸡取卵”式掠夺政策。
通过控制交通线和资源,倭寇迅速掌握了安南的经济命脉,同时扶植亲倭势力削弱高卢殖民机构的影响力?。
倭寇在安南推行高压统治,强制征用粮食和劳动力,导致大量平民死亡。
据估计,19401945年间因倭寇暴政、饥荒和强迫劳动死亡的安南人超过200万?。
为防备倭寇对滇南的进攻,寻机恢复华夏对外交通,以保护西南大本营,常校长力主成立了春城行营。
此时的大西南成为华夏抗战大后方,常校长一方面要以此为根基抵抗傻傻倭寇侵华,离不开西南势力你支持,一方面做为大后方,又不能防备西南地方势力,这就与西南势力产生了矛盾。
此时的西南地方势力,为了抵抗倭寇入侵,将动调入内陆,如滇军主力60军和新3军,正在华中抗战一线,而滇省内只有8个旅保安部队,这还包括呈贡山工厂区保安旅。
黔省已被中央军控制,川军军魂刚去逝,桂军上下抱团,滇军就成为政治高手常校长的目标。
好在比原时空优越的是宋志这个变量,滇军无论从装备还是人员素质上,都超越了前世。
不仅前线的滇军战斗力更强,就是几个保安旅的战斗力与中央军相比不遑多让。这也让刚进入滇省得中央军非常忌惮。
海主席借口抵抗倭寇入侵,多次要求常校长将滇军派回,但常校长好不容易调走滇军,自然心里不愿意,但是滇省又是重要后方,尤其是沐春公司生产基地,负担着华夏军队60%军备,这让常校长左右为难。
喜欢。
第368章 滇省局势[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