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而进,两个小小的身影正在院里子玩耍。
“爹爹!”
不知是谁先看见了卫辞,紧接着两个小身影就冲了过来。
两个小身子撞进卫辞怀里,衣襟瞬间沾上了草屑和泥土,却比任何锦缎都熨帖。
“爹爹带了什么好东西给我们?”
平平仰着头,眼睛亮得像星子。
安安不说话,只抱着他的腿蹭来蹭去,鼻尖还沾着灰,像是只刚偷吃完灶糖的小猫。
卫辞从怀中掏出糖,笑着把糖塞给他们。
他们都在换牙期,尔雅看的紧,平时是不许他们吃糖的。
好不容易有糖吃,两人急急忙忙剥糖纸。
平平剥开糖纸刚想放进自己嘴里,却又举起放到了卫辞嘴边:
“爹爹先吃。”
安安剥开糖纸后,则是把一块糖掰开一分为二。
一块放到卫辞手中,一块往自己嘴里放。
平平机灵,知道爹爹不会吃他的糖,所以先把糖给爹爹吃。
爹爹要是不吃,那糖他就可以自己吃光了。
安安实诚,他一般不说好听的话,但有东西是真愿意跟长辈分享。
卫辞看到两人的动作心中好笑,然后一口咬掉了半块平平递到他嘴边的糖。
又把安安塞到他手中的半块糖也塞到了嘴里。
还真别说,宫中的糖的确比外面的更香甜。
平平看到爹爹真的咬掉了他递过去的半块糖眼神有些失落,爹爹居然真的吃了。
安安则是十分满足,这次爹爹带来的糖好甜。
卫辞观察到两人的神情觉得好笑,开口问两人:
“怎么?爹爹吃了你们的糖不高兴?”
安安率先摇头:
“不是的,给爹爹就是让爹爹吃的。”
平平也很坦诚:
“是有些失落,不过奶奶说一件事在做之前就要做好最坏的打算,愿赌服输。”
卫辞听到这话忍不住想翻白眼:
“怎么,爹爹吃你半块糖就是最坏的结果。”
平平摆手:
“不,最坏的结果是爹爹吃了我半块糖,还没表扬我大方爱分享。
如此一来,我糖也损失了,还没得到夸奖。”
卫辞听到这话忍不住用手敲了下他的头:
“你年纪不大,怎么这么能算计。”
平平狡黠一笑,摇头晃脑道:
“盖传父之风也。”
这下卫辞是真想动手揍人了,好在屋里尔雅听到动静走了出来,平平这才躲过一劫。
从屋里走出的尔雅看到卫辞来了很是欢喜:
“怎么这么晚了还过来?”
卫辞丢下平平安安向尔雅走去,笑着道:
“今儿散值早,顺道就过来了。”
进喜停好马车也小跑进来,手里还拿着卫辞出城前买的两包点心。
他进屋后双手捧着点心放到桌子上,满脸笑意道:
“老夫人,这是老爷给您和老太爷带的新出炉的枣泥糕。”
卫辞的顺势问道:
“娘,爹去哪了?怎么不见他?”
尔雅最近闲的无聊,看卫岳也没忙什么,于是画了一幅自行车的设计图出来。
让卫岳和平平安安研究着,制作一辆简易的自行车出来。
她知道眼下的技术很难突破一些自行车关键技术。
比如自行车的核心部件链条传动、滚动轴承、充气轮胎等。
这些部件依赖精密金属加工、冶金技术和橡胶工业。
都是近代工业革命后才逐步发展成熟的。
古代金属加工精度不足,难以制造出能高效传动的链条和轴承。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也缺乏弹性耐磨的轮胎材料,无法解决骑行中的摩擦、减震等问题。
但只要肯花钱,精细的搞不了,还不能搞个简易的吗。
反正如今的尔雅和卫岳有的是钱和时间。
带着小孙子平平安安一边探索一边研究。
全当给两个孩子做实践发明活动,还能打发时间,一举两得。
反正卫岳做的挺上心的,只是碍于链条传动一直做不出来。
卫岳还特意拜了一个手艺厉害的铁匠工人做师傅。
最近几天天天往铁匠铺跑,跟铁匠研究怎么把链条做出来。
尔雅把他们研究自行车的事告诉了卫辞。
卫辞听完在心中感叹,娘亲永远都能给自己找到有趣的事情做。
无论在哪,她都能把自己的日子过的有滋有味。
平平安安跟着娘亲长大,哪怕能学到三分母亲对生活的热爱,以后也终生受益无穷。
在外面玩的平平安安听到父亲与祖母两人说话时提起他们新研究的西宁车。
平平跑到书房拿出尔雅画的自行车设计图然后过来给卫辞显摆。
“爹爹!爹爹!你看这是祖母画的好物件!”
平平举着桑皮纸给卫辞看,安安则是抢着开口:
“是两个轮子的车子,祖母说不用马拉,脚踩着就能走!”
平平也连忙踮着脚补充说道:
“就像水车那样,脚蹬着踏板,链条带着轮子转!”
兄弟俩一人一句,安安又道:
“我跟祖母说,得用铁做链条才结实,木的容易磨坏!
还有轮子!得像马车轴那样加油,转起来才不费劲。
我还想了,后面可以加个小架子,能放书箱呢!”
“放书箱算什么。”
平平梗着脖子,
“要是能做的特别大,以后能代替马车拉粮食和货物才厉害!”
安安皱眉反驳:
“你这是空谈,做事情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
现在连铁链条都没做出来,你说什么拉粮食和货物也太远了些!”
卫辞被两个孩子你一言我一语说得头疼。
他目光落在平平递给他的桑皮纸上。
又看向含笑看着两个孩子争执的母亲,不禁失笑:
“你们两个,这是把祖母的画当成宝贝了?”
“本来就是宝贝!”
两个孩子异口同声,然后又为这个车子以后能不能拉粮食和货物争执了起来。
尔雅就由着他们争,两个孩子虽然是双胞胎,又在同样的环境长大。
但性格却天差地别,他们想法有摩擦碰撞时尔雅从不插手,就任由两人争辩。
俗话说得好,理是越辩越明的,两人谁的想法对,他们总会辩出来的。
且家里两个孩子吵架最忌大人插手,只要不是孩子走错路。
尔雅觉得当长辈的就不要去给孩子之间当裁判。
喜欢。
第346章 秦珩[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