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因门派禁令产生的芥蒂消散了大半,“这符纸太实用了!我们门派弟子常去历练,很多包裹都因找不到人耽误,有了这符……”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这就是铺设网络的意义。”蒯迪元笑着说,“让灵力流通更顺畅,让因果闭环更及时,既方便修行,又辅助悟道。”
离开青云门时,灰衣修士亲自送他们到山门,还主动提出派弟子协助维护站点:“后山风大,我让弟子们给石屋加个棉帘,再定期清理聚灵阵的灰尘。”他望着推车上的签收符,“下次送符纸时,能不能多带些?其他长老也想要。”
林风兴奋地答应下来,推着车走在雪路上,脚步都轻快了许多:“师父,您看!他们终于认可咱们了!”
蒯迪元望着青云门的方向,阳光洒在雪地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认可不是靠争辩,是靠实力和便利。等网络铺好了,他们会明白,物流修仙不是威胁,是助力。”
接下来的三个月,物流堂的灵力快递网络迅速铺开。丹霞派的站点设在灵材库旁,药农们用签收符收发灵草,连枯萎的药苗都因因果流转多了几分生机;清风观的站点与药田相连,道士们在签收时感悟草木灵力,炼丹成功率提高了三成;静心庵的尼姑们则将符纸用于经书流通,字里行间的善意让因果纹路愈发温润。
最让人惊喜的是主峰藏经阁的站点。古籍管理员用因果签收符接收各派典籍,发现古籍上的灵力流失速度明显减慢,甚至有几本残缺的孤本在频繁的因果流转中,竟自动修复了破损的页面。藏经阁长老惊叹不已,特意给物流堂送来“流通济世”的牌匾,称赞签收符是“古籍续命的良方”。
春日的一个清晨,蒯迪元巡查完所有站点,坐在黑风岭的派送亭里休息。亭外的溪流解冻,潺潺水声与远处弟子们的谈笑声交织,阳光透过亭顶的缝隙洒在“灵力网络总图”上,红点已连成密不透风的网,像人体的血脉,将整个昆仑的灵力流动串联起来。
“师父,您看这份反馈!”林风拿着账本跑来,脸上带着激动,“各站点的签收记录显示,使用因果符的修士中,有十七人突破了瓶颈,连青云门的石磊师兄都突破到炼气期巅峰了!”
蒯迪元接过账本,看着上面的记录,指尖划过石磊的名字。那个曾在比试中落败的天才弟子,在使用签收符收发剑谱的过程中,竟领悟了“剑随心动,因果随行”的道理,灵力流转比以前更加顺畅。他微微一笑,这正是物流网络的真谛——不仅输送物件,更传递道心,让每个参与流通的人都能在不经意间感悟修行。
亭外传来脚步声,阿木带着几个新弟子送来午饭。孩子们围在亭内的火炉旁,叽叽喳喳地讨论着路线规划,有人说要把站点设到山外的凡人城镇,有人说要改良签收符让它能传递声音,眼里闪烁着对未来的憧憬。
“以后的路还很长。”蒯迪元看着孩子们,又望向远处连绵的山峦,“网络铺好了,还要维护好、完善好。要让每个站点都像这派送亭一样,既是收发包裹的地方,也是感悟因果的道场。”
他取出一张新绘制的因果签收符,注入灵力。符纸在阳光下亮起金光,纹路中浮现出各站点的虚影,像一颗颗星星在宇宙中流转。这就是灵力快递网络的终极形态——不止于物的流通,更在于心的连接,在于道的共鸣,让每个修士都能在收发之间,触摸到天道流通的脉搏。
傍晚的派送亭里,蒯迪元铺开新的网络总图,在空白处添上最后一个红点——山外凡人城镇的站点。他想起柳先生说过的“人间烟火亦是道”,或许有一天,这张网络会走出昆仑,连接起修仙界与凡间,让因果流通不止于山门,让善意传递不分仙凡。
林风点燃亭内的油灯,灯光在暮色中温暖明亮,照亮了图上的网络和弟子们的笑脸。远处的站点传来隐约的灵力波动,与亭内的灯光产生共鸣,像一首无声的歌谣,歌颂着流通的喜悦,赞美着因果的圆满。
蒯迪元收起总图,拍了拍林风的肩膀:“走吧,该回堂了。明天还要去主峰送新符纸,藏经阁的长老等着用它修复孤本呢。”
月光洒在雪融化的山路上,留下湿润的痕迹。师徒俩的身影渐行渐远,推车的铃铛声在山谷中回荡,与各站点的灵力波动遥相呼应,编织成一曲属于昆仑灵力快递网络的乐章。这乐章里有派送的忙碌,有签收的喜悦,有因果的温润,更有无数修士在流通中感悟的道——原来修行不必非得清苦孤寂,在人间烟火里,在物件流转中,同样能触摸到天道的温度。
而这张不断扩展的灵力网络,终将成为昆仑修仙界最温暖的血脉,让每个角落的灵力都顺畅流动,让每份等待的因果都圆满闭环,让物流堂的“流通为道”,真正融入昆仑的修行长河,生生不息。
喜欢。
第16章 灵力网络[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