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老哥,说啥久等,我这是关心你。往常一叫你吃饭,你跑得比谁都快,以前请客吃饭你总是第一个到,这次咋来晚了?”
“哈哈,老弟,别看我这后勤主任官不大,管的事可不少。这不,你也知道这年头情况特殊,今天一下午,你走之后我都在协调物资。”
“谁不知道咱李哥是轧钢厂的能人?厂里上上下下都清楚着呢!有您在,咱们轧钢厂的后勤什么时候吃过紧?都说咱轧钢厂每年生产指标完成得那么出色,我看呐,这一大半的功劳都得落在您这个后勤主任身上。
要是没有您的后勤保障,咱们工人哪有力气干活?您再瞧瞧别的厂,工人都放假了。为啥放假?还不是因为弄不来东西吗?咱厂为啥工人一点也没饿着,还不全指着您这个后勤主任吗?”刘长青拍着马屁说道。
李怀德听了哈哈大笑,过来拍了拍刘长青的肩膀说道:“老弟还是你懂哥,哥现在是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厂里不理解哥,觉得这些物资是上面分配给咱们的,就觉得我这个后勤主任每天坐在办公室里,派人出去、派车出去拉一趟就完事了。
其实呢,他们哪知道我跑了多少腿,费了多少口舌,求了多少爷爷,告了多少奶奶,才把物资顺利弄来。
确实,上面是分配给咱们物资了,但是分配的时间有早晚,数量有多有少,谁能说得准?
东西的质量也有好有坏,分给你好的还是坏的,还不就人家一句话的事儿?你这些人情要是不维护好,人家凭啥给你好东西?”
刘长青邀请李怀德坐下,满脸感慨地说道:“李哥,要不怎么说要互相理解。
就拿我来说,虽说现在不用像以前那样,亲自到一线跟着兄弟们抓小偷出任务了,但坐在办公室里,操心的事儿一点没少。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兄弟们的吃喝用度,还有他们的身体状况,每一样都得时刻放在心上。
唉,既然坐到了这个位置,就得担起这份责任。
这人呐,总是觉得‘这山望着那山高,觉得别人的工作轻松,可实际上,其中的艰辛只有自己清楚。咱厂这么多部门,咱俩负责的这两块,可算是最不容易的。
你每天得在外边跑关系、拉人情,我每天一睁眼,就得琢磨着一二百号人的吃喝问题。”
李怀德点头,深有感触地说:“兄弟,你说得太对了。说到底,还是有些人觉得咱年轻,办事不牢靠,他们仗着自己资历老,就高高在上,不理解咱们的难处。”
其实李怀德说的确实是实情。不管在哪个年代,上面的政策即便再好,到了下面执行的时候往往就会变味。就拿物资发放来说,打个比方,假设轧钢厂有5000名工人,按照每人每月30斤粮食来算,一个月就是15万斤粮食。
规定这批粮食要在每月六号之前发放,然而,一号发放也是六号之前,六号当天发放同样也是六号之前,这中间可就差了足足五天时间。
要是轧钢厂自身没有存粮,人家稍微卡你一下,卡个五天,厂里工人就可能面临挨饿的困境。
要知道,不管什么年代,一旦出现饿死人的情况,那可就是恶性事件,到时候轧钢厂从上到下,大大小小的领导都得承担责任。
所以说,李怀德这人确实很有能力,能把后勤物资这一块处理得相对妥当。
喜欢。
第233章 互相理解[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