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掠过阳台,纸鹤的一只翅膀微微颤动,像在试探某种未知的飞行。洛倾颜的手指轻轻摩挲着本子的边缘,阳光落在她掌心,暖得几乎让人想睡着。
顾逸尘忽然开口:“我想做件事。”
她没抬头,只是嘴角微扬:“嗯?”
“助学。”他声音不高,却清晰,“去偏远县乡,建几个图书室,资助一批孩子读书。”
她这才转过脸看他。他的目光落在远处的树梢上,眼神不像平日那样锐利如刃,反而柔软得像被风吹皱的湖面。她没问为什么是现在,也没问要花多少钱。她只是把本子轻轻递过去:“那写下来吧。”
他接过那支钢笔,笔身温润,水晶在光下泛着极淡的粉。他在本子背面写下:“儿童助学计划·初案”。字迹沉稳,一笔一划,像是在立誓。
水晶轻轻闪了一下,像回应,又像只是光的折射。
第二天清晨,顾逸尘走进公司地下档案室。门推开时,一股陈年纸张的气息扑面而来。他没开大灯,只拧亮了桌边的老式台灯,昏黄的光圈里,灰尘在空气中缓缓浮动。
他翻出一个深棕色的文件夹,边角已经磨损,封面上印着“公益项目·教育支持”几个字。翻开第一页,是一份二十年前的协议——“云岭县儿童阅读计划”。签署人是父亲的名字,终止原因一栏写着:“突发变故”。
他指尖停在那里,许久没动。
协议附件里夹着几张泛黄的照片:一群孩子蹲在泥地里翻书,教室没有玻璃窗,风把书页吹得哗哗响。其中一张照片背面,有父亲的字迹:“他们读得比城里孩子还认真。”
顾逸尘把照片轻轻放回夹层,合上文件夹。他没带走它,只是用手机拍下了所有内容。
走出档案室时,他给市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打了电话。
“顾先生,感谢您的关注。”对方语气礼貌,“但目前同类项目已覆盖八成目标区域,若没有专项资金和执行团队,新增立项难度较大。我们更倾向于与已有成熟机制的合作方对接。”
“我明白。”他站在电梯口,声音平静,“能否告诉我,如果要启动,最缺的是什么?”
“三个核心。”对方答得干脆,“一是启动资金的独立账户,二是能深入偏远地区的联络渠道,三是长期志愿者的招募与管理机制。缺任何一项,都很难通过评审。”
他挂了电话,站在公司楼下等车。初夏的风带着燥意,吹得西装微微鼓起。他低头看着手机备忘录,一条条写下:
启动资金:个人出资,暂不牵动公司资源;
资源对接:联系教育局与地方公益组织;
执行团队:招募志愿者,建立长期机制。
司机拉开后座门,他坐进去,车窗缓缓升起,隔绝了外面的喧嚣。
车子驶过市中心,广告牌上滚动着奢侈品代言人的笑脸。他靠在椅背上,闭了会儿眼。商场上的事,他向来能三句话定局。可这一次,他第一次觉得,善意不是并购案,没法用钱砸出一条路。
它需要耐心,需要时间,需要有人愿意弯下腰,一户一户地走,一个孩子一个孩子地问:“你想读书吗?”
回到家时,天已擦黑。洛倾颜正坐在客厅沙发上看书,听见开门声抬了抬头,起身去厨房端水。
他脱下外套,随手搭在椅背上,坐到她对面。
“基金会那边……没成?”她把水杯递过来,声音很轻。
“不是没成。”他接过水,笑了笑,“是还没开始,就被拦在门外了。”
她没说话,只是伸手,轻轻转动了他手中的钢笔笔帽。
水晶亮起,微光映在他脸上,像一层薄雾散开。
“你不是一个人在想这件事。”她说。<
第845章 顾逸尘的慈善计划[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