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918章 新宣传策略见成效[1/2页]

重生追爱:笔尖撩动白月光 柠柠唉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洛倾颜的手指终于落下去,视频上传进度条走到尽头,预告片在社交平台悄然上线。时间是晚上八点十七分,城市灯火正盛,而这条没有明星、没有爆点、甚至没有一句台词的七秒静止画面,像一滴水落进喧嚣的河。
     前六小时,播放量停在三千二百一十四次。评论区寥寥十几条,大多是工作人员的亲友团留言:“好安静啊”“这也能叫预告?”宣传组的小李盯着后台数据,眉头越皱越紧,终于忍不住开口:“我们是不是……太理想主义了?”
     洛倾颜没说话,只是从包里取出那支钢笔,指尖轻轻旋开笔帽。淡粉色水晶微微发亮,她闭眼一瞬,笔尖浮现一行细字:“他在等你说的那句话,被别人听见。”她睁开眼,笑了,把这句话截图发进工作群,附言:“风还没起,但我们已经吹出了第一口气。”
     消息发出十分钟,一条新评论跳出来。ID叫“雨停了”的用户写道:“我录了十秒语音,是十年前对暗恋对象没说出口的‘再见。今天在长椅上按完录音键,哭了。”后面附了一张照片——湿漉漉的长椅,一把倒扣的透明伞,录音笔静静躺在上面。
     洛倾颜点开地图定位,是拍摄地之一的梧桐街口。她把这条留言转发给顾逸尘,只写了一句:“有人开始说话了。”
     手机震动,不到一分钟,他的回复来了。动态更新,他转发了那张照片,配文:“下一个七秒,我在。”没有署名,没有宣传痕迹,可那句话像一根火柴,擦亮了整片沉默的夜。
     两小时后,转发破万。话题你曾在雨里站过吗悄然爬升,从情感小组蔓延到微博热搜边缘。豆瓣一个三千人小站发起“未完成对话”征集,有人上传手写信扫描件,字迹颤抖;小红书上有博主拍下自己站在雨中默念告白的视频,标题写着:“替十八岁的我说一次。”
     三个“无声留言点”迎来第一波人流。清晨七点,志愿者打开设备箱,发现前夜放置的录音笔存储已满。留言本上,字迹从工整到潦草,从中文到夹杂英文单词,再到一句简单的“爸,我想你了”,横跨不同年龄、性别、身份。有人留下半包纸巾,有人在本子末尾画了个笑脸。
     中午十二点,梧桐街站点突发状况。一名路人质疑:“这不就是炒作?剧组想靠煽情拉票房吧?”现场气氛一度紧张。志愿者正要解释,远处走来一男一女,穿着普通,男人戴着帽子和口罩,女人拎着两个纸袋。
     他们没说话,走到长椅旁坐下。男人拿起一支录音笔,低头说了几句,声音很轻,只有他自己听见。全程不到两分钟,放下笔就走了。临走前,女人把纸袋留在长椅上——是两杯热咖啡,还有一盒备用录音笔。
     当晚八点,微博出现一张背影照。配文是:“刚拍到顾总来录音,没敢打招呼。他就坐那儿说了两分钟,走的时候伞都没打。我们不是在追星,是在替自己活着。”
     照片迅速被影视博主转发,标题改成:“他们不是在宣传电影,是在替我们活着。”播放量破百万的视频评论区里,一位影评人写道:“这支预告没有台词,却让我想起去年分手那天,我

第918章 新宣传策略见成效[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