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什么旁的不好的事,说白了也是抽烟的一种,只不过跟寻常抽烟的法子不一样。
黄金眼给他介绍的信息还挺多,真是让他大开眼界。
这抽烟和烟草的由来,是从美洲那边传来的。
听说那边的人种烟草、用烟草,都有三五千年的光景了,比这边早了不知多少。
传到咱们这儿来,是在明朝的时候。
具体些说,该是万历年间。
最早在福建、广东那一带露面,后来才慢慢往北边传,渐渐有了名气。
有意思的是,在美洲那边,抽烟还分成了两派。
一派是“嘴派”,这就好懂了,跟几十年后随处可见的香烟一个路数。
把烟卷叼在嘴里,点燃了吸进去再吐出来。
吞云吐雾的,街头巷尾常见。
另一派就是“鼻派”,便是眼下这鼻烟了。
不用点火,就用鼻子把那粉末吸进鼻腔里,图个舒坦。
听说这鼻烟在清朝康熙年间,最是风光。
那会儿不管是皇宫里的帝王大臣,还是街头巷尾的寻常百姓。
好些人都有吸鼻烟的习惯,手里攥个小巧的鼻烟壶。
时不时掏出来吸一下,算是种时髦的讲究。
可后来卷烟慢慢兴起来了,方便又省事。
鼻烟就没了往日的势头,一日日冷清下去。
到了这六十年代,吸鼻烟的人就变得少多了。
到了几十年后,那就更少了,几乎很难碰到。
难怪周安活了这么大,头回见这东西。
弄明白鼻烟是怎么回事,周安再想起刚才那个大叔,舒坦得眯眼的模样。
就彻底懂了,难怪吸一口能爽成那样,这东西的做法本就透着讲究。
鼻烟里头不光是晒干磨细的烟草,还会添些香料,和薄荷、冰片之类的东西。
这么多物件混在一起,磨得细粉,吸进鼻子里能不特别?
刚吸进去那一下,鼻腔里先得窜起股浓烈的的“刺激感”。
要是里头搁了薄荷和冰片,那股子凉劲儿,怕是能从鼻子直冲脑门。
又清又烈,这玩意儿可老提神了!
要是加了香料的,吸完了鼻腔里还会留着淡淡的香气。
尤其人犯困的时候,这么轻轻吸一口。
脑子立马就清明了,跟闷头灌了口浓茶似的,倦意一下子就能散大半。
也正因以前抽鼻烟的人多,上至达官贵人,下到老百姓都爱这口。
鼻烟壶反倒成了,能拿出来说道
第392章 把他当冤大头往死里宰啊![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