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81章 能干旱多久?[2/2页]

年代:重生1958 山之北水之南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r/>     “德海,你说,要不咱们贪个20斤?”媳妇儿说。
     李德海摇头:“太多了,要是被老朱发现,李勇那边不好交代。”
     “那贪十五斤?”媳妇儿又说。
     李德海咬牙。
     片刻,说:“贪八斤吧!20斤白面已经非常拿得出手,还有两斤算是李勇给他搭的。”
     原本他预计李勇拿出15斤白面,就是非常看得起老朱了,可以说跟他进来的亲戚交情很深,没想到拿出30斤,只比老朱22斤,已经能让他足够满意。
     “行!”媳妇儿也咬牙。
     接着,李德海就咬着牙把剩下的22斤带去给了老朱。
     厂里,老朱接过麻布袋子,打开一看,满意地点头。
     “厂长,以后有这种事还找我,我精力足,带10个8个徒弟不成问题。”
     他原本是个高傲的人,但在这个困难的时候,自然也要圆滑起来,家里小辈们饿得厉害,嗷嗷待哺呢。
     “行,以后有事我肯定找你,只是这种好事也不常见。”李德海笑得很和善。
     李勇和王建民回乡了,王建民作为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从来没进过城,李勇当然带他出去,也要带他回去,免得都怕他丢在半道上。
     回去后,王建民便绘声绘色的跟王建国说了轧钢厂的事,说李副厂长亲自带大发去工位,还认了师傅和工友。
     王建国乐得连连点头,说:“顺利就好,顺利就好。”
     他儿子有了这条出路,以后就不用愁了。
     村里其他人围观,都听到了他们的讲话,听到王建民手舞足蹈地说着四九城的繁华,轧钢厂的宽阔,那么多的机器,轰隆隆地转动着,好多的工人,都穿着工人装,多么热闹,门口的保安还拿着枪,没有身份证明不让进……
     听得这群人也是神往,一个个酸溜溜的,说:“王大发这孩子看着就调皮,以前也看不出有什么出息,现在竟然进城了。”
     “那小子以前跟李勇都是村里数一数二的窝囊王,没想到现在一个比一个的厉害,反而是当初最出色的王胜利,年纪早早的就死了。”
     “哎,世事无常啊!”
     人群里,有王家的亲戚,说:“胜利要是活着,肯定也能进城,他爸都给他安排好城里的工作了。”
     有人反驳他:“你瞎说吧,我怎么听说安排的是镇上的工作,都没安排好呢,没个谱。”
     大家七嘴八舌的说不清楚,之后又感叹到王大发身上来,说:“村里出个人才还是好,能把村子其他人也带出去,以后咱们村藏龙卧虎,不得了了!”
     “什么时候能把我们家的孩子也带出去,我们家那么多人在地里扒食,只要走出这一个都行。”
     “回家做梦去,要带也是先带我家的。”
     一个个哄闹起来,你推我搡,互相调笑,王建国站在人群中意气风发,心里不知道多得意。
     他家也是要好起来了!
     当初能选上村长,都是大气运,还是李勇带头给他投的票,现在又能把儿子送出去,他们王家也成了榆树村数一数二的大户。
     别看王建国是个实诚人,其实心里也有自己的小心思,谁不想家族发展起来,后代辉煌腾达?
     大家散掉后,王建国私下找到王建民,说:“你再把城里的事跟我仔细说说。”
     王建民就跟他一五一十说了,王建国问:“你是说,轧钢厂的副厂长对李勇的态度都很好?”
     “那何止,这个年头还真是有粮食能使鬼推磨。”王建民说。
     “那也得有粮食。”王建国道。
     两人嘀咕几句就散了,王建国回屋,没多久,一个响亮的苍老声音出现在外头。
     “建国。”
     “老太爷,您怎么来了。”王建国迎出去。
     王老太爷拐杖驻地,敲得梆梆响,开口就问:“建国,你通过李勇把大发弄到城里厂子上班去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王建国点头:“是有这个事。”
     “好啊,都吃上商品粮了,建国,你能不能想想办法,把汉初家娃也弄一个出去?”
     听到这,王建国就苦下脸:“老大爷看您说的是什么话,我跟李勇的关系有那么亲近吗,人情不是能说用就用的,咱们能给他家什么?”
     王老太爷闻言低头:“是这么个理。”
     “可是啊建国,李勇能打猎,现在正是他最有本事的时候,要是错过这段时间,以后可就没这么有用了,趁这个机会,让他把咱们王家都拉扯起来呀!以后就不用再那么辛苦种地,这个是整个家族起来的机会!”
     王老太爷说的满面红光,王建国却冷下了脸:“你老爷子想的真是美,人家李勇就没有亲人了,就没有朋友了,还拉扯你家,我家大发都是祖坟冒青烟,那也是李勇跟他从小就玩的好。”
     说着用力把他推出去。
     老爷子哎哟直叫唤,说:“你小子,你不帮我,我自己找李勇去,我找他爸妈去!”
     这事在村里闹得沸沸扬扬,很是热闹了一阵,过了整整一个月才消停下去,这会已经是12月多了。
     没了这些事的热闹,大伙转移注意力,又看起麦田发起愁来。
     “今年的雨好少啊,是个大旱年!”
     “从夏天到秋天,从3月到12月,怎么还不落雨,明年不会还要饿一年吧。”
     “咱们还能撑到明年吗,我家孩子就要饿死了!”
     “我们这个地方不下雨,别的地方也不下雨吗,有没有看报纸的,看看全国其他地的报道。”
     “我听我一个镇上的表叔说,其他地方也不下雨,今年所有地方都没有下雨。”
     于是大家都沉默了,不知道在想些什么,沉闷的气氛在蔓延。
     “熬吧,熬过去就好了,我就不信这贼老天,能干旱多久,它能干旱一年,能干旱三年吗,能干旱三年,它能干旱十年吗?我就不信干旱到100年,我就不信我真能饿死!”
     最后,大家指着天咒骂,把泥巴狠狠地扔到天上去。
    喜欢。
  

第181章 能干旱多久?[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