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26章 他唱的是歌,我们听的是自己的人生[2/2页]

娱乐:让你救场,你一人分饰七角 千里烟波浩渺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从这个角度理解歌曲开头的‘这一路上走走停停,顺着少年漂流的痕迹,迈出车站的前一刻,竟有些犹豫,不禁笑这近乡情怯,仍无可避免,就简单了。少年外出流浪,如今白发归来。
     接下来,歌曲把少年初出茅庐和老年耄归来做了心境上的对比,即‘从前初识这世间和‘如今走过这世间,这个设计很巧妙。
     “另外,‘措不及防这四个字用得极好,有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的感觉。
     而从结构上看,一下子就把流浪和感情串联起来了。浪子的漂泊其实没什么意思,对家乡姑娘的态度才有味道。
     ‘再次看到你,微凉晨光里,笑得很甜蜜,谜题在这里揭晓,原来走得慢是为了等待,为了邂逅,这样写就很细腻。
     但是故事的结局,是‘暮色遮住你蹒跚的步伐,走进床头藏起的画,画中的你,低着头说话,注意是‘走进,而不是‘走近,人是在画里的,很显然青春翻涌,指尖盛夏的姑娘不在了,可能搬走了,也可能是去世了,只留下一幅画。”
     这首歌中,尤其是‘我终将青春还给了她连同指尖弹出的盛夏与上半阙的‘我曾将青春翻涌成她,也曾指尖弹出盛夏形成前后呼应,是从少年到老年的精准诠释。
     最后一段,‘以爱之名你还愿意吗?彻底升华主题,可以说填词具备很高的功力,十分优美。
     经过他的仔细剖析,网友们对《起风了》这首歌的感觉,一下子就从“好听”升级成了“感动”。
     感动于青丝出行白发归。
     感动于飘荡半生不忘最初。
     感动于倔强的态度和恋恋不舍。
     当然感动的最大原因,是这首歌所写的主人公就是自己。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苏秦通过填词,通过编曲,巧妙地把所有人都写进了歌词中,唱进了音乐里。
     也许每个人的阅历并不相同,但他们相信,歌曲中的那个人就是自己。
     因此唐风发布乐评之后,他的围脖评论区直接爆起来了。
     五分钟超一万评论。
     十分钟超三万评论。
     二十分钟超五十万点赞。
     这在以往的乐评中,都是极少出现的。
     这也间接证明,这首歌触动了多少人的内心。
     但最让人意外的是,这首歌不仅惊动了乐评人,还惊动了影评人。
     围脖十大影评人之一的“沉默剖片”,毫无征兆地发了一篇评论。
     “我觉得《起风了》这首歌,具有很高的电影艺术成分。
     一首歌演绎了一个故事,这要是在电影里面,一定要整个时空交换的镜头。
     镜头从近拉到远,风吹着,镜头往天上拉,往太阳处拍,营造逆光的效果,逆光出现一个少年的镜头。
     风吹得头发随风飘扬,风华正茂,给人一种二十岁的感觉。
     然后镜头拉回来,逆光消失,才发现少年只不过逆光下的回忆,此时是一个迟暮之年的老人了。
     原来一切老人的回忆,不要回忆爱情那些,没意思,只用这样一个镜头,留白,让看的人,自己代入场景,自己补情节……”
     他的剖析极为细致,凡是看过的人,脑中的镜头感立即增强数倍。
     因此在这篇评论出现后不久,一条奇奇怪怪的热搜挤进了热搜榜前五、
     苏秦《起风了》其实在唱一部电影。
    喜欢。
  

第226章 他唱的是歌,我们听的是自己的人生[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