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bsp;林好嘴角抽搐:“……行,你写,你写。”
     扭秧歌大赛的热度还没下去,林好又推出了新花样。
     “光扭秧歌不过瘾,咱们再搞个‘黑风寨好声音!谁嗓子好,谁有绝活,都上来亮亮!”
     这下根据地更热闹了。
     海选现场设在原来的大车店院子里,临时搭了个土台子。
     报名的络绎不绝,表演的节目更是五花八门,突出一个“土”字。
     有战士上来表演胸口碎大石,结果“嘭”的一下,碎的是块冻豆腐,溅了自己一脸。
     有老乡吹唢呐,一曲《二人转小帽》吹得九转十八弯,调子跑到伯利亚去了,听得人抓心挠肝。
     还有个小子表演“活吞金鱼”,结果被眼尖的发现,那“金鱼”是面团捏的,外面刷了层红曲粉。
     王二驴,也报名了。
     他抱着一把破三弦,走到台中央,清了清嗓子,一脸深情地唱了起来:
     “哎——咱们的炮弹,威力强又强哎!崩死那小东洋,炸他个肚儿烂肠哎!”
     “噗——”台下有人笑喷了。
     歌词直白得吓人,曲调更是七拐八绕,但配合着王二驴那认真的表情,居然有种诡异的魔性。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好!”
     “再来一个!”
     台下居然响起了叫好声。
     卡秋莎也被请来当评委。
     她坐在林好旁边,看着台上这些千奇百怪、充满“土味”的表演,眼睛瞪得老大,时而皱眉,时而又忍不住笑出声。
     她用不太流利的中文点评道:“这个……很有……力量!嗯,很有……黑风寨特色!”
     引得台下又是一阵欢呼和掌声,纷纷为这位“懂行”的“国际友人”喝彩。
     除了“好声音”,林好还让扫盲班的孩子们搞了个汇报演出。
     识字班的孩子们,大的十几岁,小的才七八岁,紧张兮兮地站在台上,用带着各种口音的普通话,磕磕巴巴地朗读课文。
     “老……老师说……要……要好好学习……”
     “打……打倒……小……小东岛……”
     虽然念得错漏百出,引得台下善意的哄笑,但也清晰地展现了他们的进步。
     一时间,整个河口镇都沉浸在一种欢快、轻松甚至有些荒诞的气氛中。
     白天是机器的轰鸣和训练的号子,晚上就是跑调的歌声和蹩脚的秧歌。
     这些看似“不务正业”的文化活动,像润滑剂一样,悄无声息地缓解了战争带来的压抑和疲惫。
     战士们训练更有劲了,觉得跟着这样的大帅,不仅有仗打,有饭吃,还有乐子看。
     老百姓们也觉得日子更有盼头了,对那个总能搞出“新鲜玩意儿”的林大帅,崇拜和爱戴又加深了几分。
     “大帅真是文武双全,深不可测啊!”
     “是啊,不仅会造‘铁马(自行车),还会让大家伙开心!”
     “跟着大帅,没错!”
     李墨涵更是振笔疾书,准备将这些文化活动也纳入他的“林帅思想体系”进行阐释。
     林好坐在台下,看着一张张淳朴的笑脸,听着那些跑调但充满活力的歌声,心里一阵无语。
     “我特么就是想让大家放松一下,搞点团队建设,怎么又整成‘高瞻远瞩、经天纬地了?”
     他叹了口气,脸上却露出了笑容。
     算了,就这样吧,只要大伙儿开心,士气高涨,目的也算达到了。
     这种意外的“成就感”,感觉……还挺不赖?
    喜欢。
  

第130章 土匪们的文化生活[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