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是黑风寨的号角!”
     为了增加特色,他还特意强调:“就用咱们这疙瘩的土话!让小鬼子和二鬼子听不懂最好!让老少爷们听着亲切!”
     终于,在一个傍晚,准备工作全部就绪。
     简陋的广播室里,陈博文紧张地调试着设备,技工们围在一旁,大气不敢出。
     连接天线的馈线搭在窗外,连接着山顶那根奇特的“避雷针”。
     林好、王大彪、李墨涵等核心成员都挤在狭小的空间里,神情肃穆。
     “开始吧。”林好沉声道。
     陈博文深吸一口气,合上了电源开关。
     一阵刺耳的电流噪音响起,几个电子管发出昏暗的红光。
     设备发出“嗡嗡”的低鸣。
     负责播音的小伙子紧张地清了清嗓子,对着一个用铁皮罐头和缴获的听筒改装的“麦克风”,念出了李墨涵早已准备好的开播词: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喂!喂!黑风寨的爷们、娘们、老少爷们!都听着啊!这里是黑风之声广播电台!咱们自个儿的电台!”
     声音通过电流,涌向山顶的天线,再转化为电波,向着四面八方扩散。
     起初,信号断断续续,夹杂着巨大的杂音。
     但在河口镇、在黑风山各处哨卡、在煤岗矿区,那些被提前分发下去的、同样是东拼西凑改装的收音机(有些甚至只是矿石收音机),开始捕捉到这熟悉又陌生的声音。
     “啥玩意儿?响了?”
     “是咱们这边的声!不是小鬼子的!”
     “黑风之声?俺们有电台了?”
     短暂的寂静后,是爆发出的巨大欢呼!
     人们从屋子里跑出来,围在收音机旁,侧耳倾听。
     虽然信号时强时弱,声音沙哑失真,但那带着浓重黑北口音的播报,那字里行间透露出的属于自己的力量感,瞬间点燃了所有人的热情!
     紧接着,李墨涵亲自撰写并指导播音员朗读的《告黑风寨全体军民书》开始播送。
     “……东岛倭寇狼子野心,残暴不仁……然,黑风寨乃英雄之地,大帅林好,天纵奇才,带领我等,奋起反抗……”
     激昂的文字,配上播音员略显生涩但充满力量的语调,通过电波传遍根据地的每一个角落。
     人们听着,攥紧了拳头,眼眶发红。
     被东岛军宣传压抑许久的憋屈和愤懑,在这一刻找到了宣泄口!
     “说得好!”
     “干他娘的小鬼子!”
     “大帅英明!”
     为了增加趣味性,李墨涵还别出心裁地安排了一些“土味”节目。
     比如播放之前“黑风寨好声音”大赛上战士们吼的跑调山歌录音。
     甚至搞到了王大彪喝高了之后,带着手下跳“金刚伏魔秧歌”时吼的号子录音片段,引得众人哄堂大笑。
     最绝的是,李墨涵还模仿林好的语气,录制了一段所谓的“大帅讲话录音”,内容大抵是鼓励大家好好干活、努力生产、保卫家园之类的套话,但经过李墨涵的“艺术加工”,听起来格外“语重心长”、“高瞻远瞩”。
     林好听着收音机里传出的、被模仿得有些怪腔怪调的“自己”的声音,嘴角抽搐,哭笑不得。
     “这……也行?”
     王大彪却在一旁用力拍着巴掌:“像!太像了!大帅这话说得提气!”
     “黑风之声”广播电台的开播,像一道强心针,注入了根据地军民的心中。
     虽然设备破烂,节目“土味”十足,信号时好时坏,但它用自己的声音,盖过了敌人的喧嚣,极大地鼓舞了士气,凝聚了人心。
     从此,每到傍晚,收听“黑风之声”,成了根据地军民雷打不动的习惯。
     这沙哑而顽强的电波,成为了他们在黑暗中前行的又一个精神支柱,也正式宣告,黑风寨在舆论战场上,吹响了反击的号角。
    喜欢。
  

第145章 黑风之声的建立[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