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家户户,开始打扫房间,置办年货。村里的妇女们,也开始蒸馒头,蒸花花,这是大梨园村一到年底,必做的事情。人们终于迎来了,崭新的2005年。
过完了这个年,刘旭14岁了,等麦秋之际,他就小学毕业了,等到了九月一号,就开学上初一了。
按说新年蕴意着新希望,但开了春,国增迎来的,却是自己的再次下岗失业。海兴县酒厂最终入不敷出,宣告倒闭。酒厂的几个当官的,倒是调到了县里的其他部门,国增等新老员工,只能自寻出路。
在这次失业之后,国增好好思索了一番,觉得自己不能再这样,稀里糊涂的找份工作,干下去了。这十几年来,自己最初做刷子,也算是自己当老板,而后因为刷子行业没了市场,自己这才去了餐具厂销售科。
自打自己去了餐具厂,常年在外出差,秀峦就自己一个人,在家一边带孩子,一边继续做刷子,算是零零散散的,继续干着,多少也能挣些零花钱。但直到去年,石家庄的那些批发商们,再也不让自己供货了,原因很简单,现在市场上的各种刷子,都被塑料材料、尼尼龙材料、钢丝球制品替代了,这绊子做的刷子,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
也是从去年开始,秀峦便彻底结束了,在家里做刷子的生计,决定出去打工赚钱。刘旭和刘靖这俩孩子,也都长大了,无需再有人照顾。秀峦跟着同村同院的几个妇女,一起去了县里的餐具厂,当然,这其中也包括自己的亲妯娌,国长的媳妇,还有叔伯妯娌,国旺的媳妇。
秀峦等人,在餐具厂的车间里磨餐具,每个月都能有稳定的进项。虽说国增跟餐具厂,因为没发提成的事,最后弄的不欢而散,他誓死不再跟餐具厂,有任何往来。但国增拗不过秀峦,没有任何理由,阻止秀峦去餐具厂上班,用秀峦的话说,我不去餐具厂,不进车间磨餐具,你给我开工资啊?你每个月给我两千块钱啊?
是啊,国增人穷志短,县里的企业,就那么两三个,除了餐具厂,也找不到其他,能上班赚钱的地方了。这海兴县周边,十里八乡的小青年,以及中年男女们,绝大多数,还不都是在餐具厂上班挣钱?
俩人当初,一个在酒厂上班,一个在餐具厂上班,但俩人上班的作息时间,完全不一样。餐具厂的上班时间,是三班倒,二十四小时分为三个班次,一个班次为八个小时,人停机器不停。你排班排到哪一个班次,就得上哪一班,也甭管是白天,还是晚上,是冬天,还是夏天。
秀峦最初,是骑着自行车去上班的,白班还好说,但若是轮上了夜班,就意味着半夜下夜班,骑自行车回家,既不方便,也不安全。为此,俩人一商量,干脆,再买一辆摩托车。
新买的摩托车,是辆飞鹰洋马哈的女士摩托车。秀峦每天骑着摩托车,去县里的餐具厂上班下班,算是有了份稳定的工作和收入。
如今,就剩下自己了。自己这个一家之主,一个五尺高的汉子,一个堂堂正正的顶梁柱,大老爷们,又他妈的失业了。
国增思索着,自己不能像是老娘们一样,找份工作,按部就班的上班,挣那份不多不少的死工资了。自己当过小老板,跑过业务,过惯了自由自在,没人管束的生活,当初在酒厂里上班,也觉得受管束,不舒服,更何况,也挣不到钱。既然如此,那索性自己就干点啥,只有自己干点小买卖,才能挣到钱,也自己说了算,方便自由,没人管束。
但自己干点啥呢?
干大买卖吧,干不了,别的不说,大买卖,光是投资,就得不少钱,虽然这些年,自己和秀峦,省吃俭用的,攒下了一些钱,但这些钱,都是留着将来盖房子的,动不得。如果动了这些钱,一旦赔了,那自己可就是真的倾家荡产,一夜打回到解放前。自己输不起,这个家输不起,冒不起半点的风险。
干小买卖吧,干什么呢?自己一没有人脉,二没有资源,三也拿不出太多的钱,四更是没有什么经商头脑,找不到什么
第330章 十字路口[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