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位被朱雄英收买的侍郎,名叫林文焕,在朝中心怀鬼胎,企图通过帮助朱雄英来获取更大的利益。在朱雄英谋士的催促下,他决定在早朝时发难。
早朝之上,朱元璋端坐在龙椅上,目光威严地扫视着群臣。林文焕深吸一口气,出列奏道:“陛下,臣有要事启奏。近日听闻民间流言,说我朝后宫皇后娘娘权势滔天,不仅干预朝堂之事,还与燕王朱棣来往过密,恐有不轨之心。此流言若不加以制止,恐怕会动摇民心,于我大明江山不利啊。”
此言一出,朝堂上顿时一片哗然。众大臣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朱元璋的脸色瞬间阴沉下来,他看着林文焕,心中既愤怒又疑惑。
“林侍郎,你说这些话可有证据?若无真凭实据,随意污蔑皇后与燕王,可是欺君之罪。”朱元璋冷冷地说道。
林文焕心中一紧,但事已至此,只能硬着头皮说道:“陛下,臣虽无确凿证据,但民间流言四起,不得不防啊。皇后娘娘统领后宫,又与燕王过从甚密,这在朝中也不是什么秘密。陛下为了大明江山,不可不察呀。”
这时,有大臣站出来为李萱说话:“陛下,林侍郎仅凭流言就污蔑皇后娘娘,实在不妥。皇后娘娘一向贤德,治理后宫井井有条,又怎会做出此等大逆不道之事。”
又有大臣附和道:“是啊,陛下,燕王朱棣在外为大明平定叛乱,立下赫赫战功,怎能无端被牵连。林侍郎此举,莫非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
林文焕见有人反驳,心中慌乱,但仍狡辩道:“各位大人,我也是为了大明江山着想。如今流言蜚语漫天飞,若不加以重视,恐怕会引发大乱。”
朱元璋心中暗自思忖,他深知李萱和朱棣的为人,但林文焕突然发难,背后肯定有阴谋。
“此事朕自会彻查。林侍郎,你先退下吧。若无确凿证据,切不可再妄言。”朱元璋说道。
林文焕无奈,只得退下,心中暗自着急:“朱雄英殿下交代的事情,看来进展得并不顺利啊。”
与此同时,在后宫的李萱得知林文焕在朝堂上污蔑自己后,气得浑身发抖。
“这个林文焕,竟敢如此大胆,在朝堂上血口喷人。”李萱怒声说道。
孙贵妃赶忙安慰道:“娘娘息怒,陛下圣明,定不会轻信林文焕的一面之词。而且,我们已经知晓他与朱雄英勾结,只要找到证据,就能让他原形毕露。”
李萱微微点头,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孙贵妃说得对,本宫不能慌乱。立刻让情报网继续收集林文焕与朱雄英勾结的证据,一旦证据确凿,看他还如何狡辩。”
而在东宫,太子朱标得知朝堂上发生的事情后,心中暗自思忖:“朱棣在军队中的势力越来越大,如今又与皇后走得近,若他们真有什么图谋,恐怕会对我和雄英的地位产生威胁。看来,我得加快布局了。”
朱标叫来自己的心腹谋士,低声说道:“你去联络军中将领,就说本太子有意提拔他们,但前提是他们要忠心于本太子。另外,在朝堂上也要多拉拢一些大臣,扩大我们的势力。”
谋士点头:“太子殿下放心,属下这就去办。只是,若此事被陛下知晓,恐怕会引起陛下不满。”
朱标微微皱眉:“本太子自有分寸。如今局势复杂,我们不得不防。只要做得隐蔽,应该不会被陛下发现。”
在大牢里,朱雄英得知林文焕在朝堂上的表现后,气得大骂:“这个蠢货,连这点事都办不好。若不能给朱元璋施加足够的压力,本王的计划就难以推进了。”
谋士劝道:“殿下息怒,林文焕虽然没能让朱元璋立刻对皇后和燕王动手,但至少在朝堂上掀起了波澜。我们再想办法让他继续制造舆论,同时等待藩王那边的消息,说不定会有转机。”
朱雄英咬咬牙:“希望如此吧。本王绝不甘心就这么失败。”
不知李萱能否尽快找到
第573章 朝堂风云因计起,后宫波谲待化解[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