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无极殿。
朝会之上,气氛相较于之前的紧张,显得缓和了许多。秦帝萧照渊端坐龙椅,听着群臣的汇报。
房玄龄出列躬身,声音洪亮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欣慰:“臣,户部尚书房玄龄,启奏陛下。”
“讲。”萧照渊微微颔首。
“托陛下洪福,今年风调雨顺,我大秦本土七州秋粮已大部收割入库。”房玄龄语气沉稳地汇报着,“据各州府统计,粟米,稻谷等主粮收成颇丰,较之往年,增产半成有余。各地粮仓皆也开启,征收事宜进展顺利,预计再需半月左右,便可全部征收完毕。届时,帝国仓储充盈,足以支撑大军持续作战。”
此言一出,殿内文武百官脸上都露出了轻松之色。粮草,永远是帝国的命脉。本土丰收,意味着前线将士将再无后顾之忧,国内民心安定。
萧照渊的脸上也露出一丝满意的神色:“好。玄龄与户部诸位辛苦了。粮乃国本,征收之事需严谨,亦不可过度盘剥百姓。”
“臣遵旨,定当妥善处理。”房玄龄躬身领命,随即话锋一转,“此外,关于新取的六州之地......”
所有人的注意力更加集中了。这新得的六州之地能否稳定,直接关系到帝国战略的成败。
“云、朔、沙、兖、莱、肃六州虽经战乱,但战事波及较少,在诸葛丞相的治理下,民生恢复极快。秋粮征收虽因战事耽搁,产量不及往日一半,然亦可自给自足,已大大超出预期。假以时日,必成帝国又一粮仓重地。”
殿内响起一阵低声的赞同。诸葛亮的才能,再次得到了朝野上下的认可。
然而,房玄龄的语气随即带上了一丝凝重:“唯有一地,情况特殊,便是献州。此地本就人口稀少,又历经燕云旷日之久的围城之战,以及青霞城的惨烈攻防,波及最深,人口流失超越六成,大量田地荒弃无人耕种,百里难见人烟,如今只是为前方龙骧营囤积战备之所。”
他叹了口气:“若欲恢复献州生机,非大力迁徙人口、给予数年休养喘息不可。臣建议,可从本土人口稠密之州,或新占已稳之处,迁徙百姓充实献州,并免除其数年赋税,助其重建家园。”
萧照渊听罢,沉吟片刻。献州的惨状在他意料之中,那是伐楚战争留下的最深创伤。
“准奏。”他开口道,“献州之事,便由户部会同工部拟定详细移民安顿章程,务必要妥善安置,使其能安居乐业。至于诸葛爱卿...”
萧照渊目光中流露出赞赏:“待秋收彻底完毕,统计功绩,朕必有重赏。六州能如此快速安定,他当居首功。”
而此时的云州郡城内,市井喧嚣依旧,车水马龙,似乎与往日并无不同。百姓们为生计奔波,商贩们吆喝叫卖,丝毫未曾觉察到,至少有数双充满杀意的眼睛,正从不同的角度,如同毒蛇般死死盯着那座守卫森严的府邸——郡守府。
一个看
第317章 迁徙人口[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