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445章 万岁万岁万万岁[1/2页]

我以红警踩列强 西瓜长在杏树上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紫禁城的琉璃瓦在暮色中泛着惨淡的金辉,宫墙下的呜咽风卷着沙尘,像极了这风雨飘摇的大清帝国。
     养心殿内,烛火摇曳,映得慈禧太后那张保养得宜却难掩惶急的脸忽明忽暗。
     她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袖口的珍珠扣,耳畔是李连英带着哭腔的急声禀报,每一个字都像重锤砸在她紧绷的心上。
     “老佛爷,您快拿个主意吧!”
     李连英双膝跪地,额头抵着冰凉的金砖,声音里满是颤抖,
     “外面的华夏军已经把皇宫围得水泄不通,前儿个神武门那阵仗您也瞧见了,他们的火炮口径比咱们神机营的抬枪粗三倍不止!方才小的去角楼查看,瞧见那炮口正对着太和殿的脊梁骨呢,要是您再不松口,下一秒炮火齐开,甭说这养心殿的楠木梁,就是京城那丈二厚的德胜门城墙,也经不住这般轰啊!”
     他偷眼觑了觑慈禧的神色,见太后眉头拧成了疙瘩,赶紧又补了一句:
     “还有咱们宫里的禁卫军,方才小的去巡营,好家伙,好些个兵丁连甲胄都没穿齐,躲在马厩里筛糠,有的甚至把兵器扔了,顺着宫墙根儿就想往外溜——这禁卫军都吓破了胆,宫墙上的哨位早就空无一人,您说这要是真打起来,咱们连个挡箭牌都没有啊!”
     慈禧重重地哼了一声,端起桌上的盖碗抿了口茶,滚烫的茶水却没烫到她的舌尖,只觉一股寒意从脚底直窜天灵盖。
     她活了近七十年,执掌大清权柄半个世纪,从辛酉政变到洋务运动,从甲午海战到庚子国难,什么样的风浪没见过?可今儿个这“华夏军”却透着股不一样的狠劲——他们不像英法联军那般只图财帛,也不像太平军那般喊着“天父天兄”的空口号,而是带着实打实的炮火和不容置疑的气势,一路从廊坊打到京城,连直隶总督的北洋新军都拦不住,这股力量让她打从心底里发怵。
     “你倒说说,答应他们,哀家能落着什么好?”
     慈禧放下盖碗,瓷盖与碗沿碰撞发出清脆的声响,在寂静的殿内格外刺耳。
     李连英连忙膝行两步,凑近了些低声道:
     “老佛爷,咱们先保住性命要紧啊!您想,只要您没被华夏军抓住,凭着您这大半辈子的威望,满蒙八旗的子弟们心里还装着您呢!等过些日子风头过了,咱们再联络各省的旗人官员,收拢旧部,到时候未必没有东山再起的机会——您忘了?当年庚子年咱们西狩西安,不也照样能回銮京城吗?可要是今儿个硬扛着,这皇宫一毁,您要是有个三长两短,那大清可就真的完了!”
     “东山再起……”
     慈禧喃喃重复着这四个字,浑浊的眸子里忽然闪过一丝光亮。
     她这辈子最放不下的就是手中的权力,方才李连英说的“华夏军炮火”“禁卫军溃散”她全没往心里去,可“还有翻身机会”这几个字,却像钩子一样勾住了她的心。
     她忘了自己早已是年过花甲的老人,忘了这大清的根基早已被列强和内乱蛀空,满脑子都是若能保住性命,将来如何重新执掌权柄,让那些敢犯上作乱的“逆贼”付出血的代价。
     “罢了罢了,”
     慈禧闭了闭眼,再睁开时已没了方才的犹豫,声音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给他回话儿吧,答应他。”
     李连英听到这话,悬着的心瞬间落了地,额头上的冷汗都来不及擦,连忙磕了个响头:
     “老佛爷圣明!小的这就去安排人给外面的石统领通报!”
     说罢,他爬起来踉踉跄跄地往外跑,袍角扫过地上的烛台,险些将其碰倒,亏得一旁的小太监眼疾手快扶住了,才没闹出乱子。
     消息顺着皇宫的角门一路传到廊坊的华夏军临时指挥部,赵国强正站在沙盘前,手指在标注着“紫禁城”的位置上来回摩挲。
     他身后的参谋官捧着一份刚拟好的作战计划,上面详细写着若慈禧拒不投降,如何用炮火轰开宫门、如何保护皇宫内的文物古迹——这紫禁城是明清两代六百年的基业,里面藏着无数国宝,他实在不愿让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毁在自己的炮火之下。
     “报告指挥官!皇宫传来消息,慈禧答应投降了!”
     传令兵一路小跑进来,声音里满是兴奋,
     “李莲英派来的人说,慈禧已经下令,即刻拟写退位电报,将全国权力移交咱们华夏军政府!”
     赵国强猛地转过身,紧绷的肩膀瞬间放松下来,他抬手揉了揉眉心,长舒一口气:
     “好!太好了!总算没让这紫禁城毁于一旦。”
     他走到桌前,拿起笔在作战计划上划了个叉,又对参谋官道,
     “通知下去,各部队原地待命,不得擅自行动,等皇宫的正式电报发出来,再按原定计划进驻京城。另外,让石头带人先去皇宫外围接管防务,务必保证皇宫内人员和文物的安全,不许任何人趁乱抢掠。”
     “是!”
     参谋官立正敬礼,转身快步离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午后一点五十分,一封盖着“大清帝国玉玺”的电报从皇宫的电报房发出,电波穿过京城的上空,传向全国各省的府衙、军营,甚至远在上海、广州的外国领事馆: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今日,我大清帝国政府正式将国家权力交于华夏军政府。自此,全国人民由华夏军政府统辖,各路外国机构一应事务,悉转由华夏军政府接洽;全国军政、民政、财政等要务,尽交华夏军政府管辖。各省官员须即刻整理境内所有政务文件,待华夏军政府派员接收;各地府库一律封锁,严禁私自动用;各军事要塞须保持现状,维护地方秩序,等候华夏军政府接管。钦此。”
     这封电报像一颗炸雷,在整个大清帝国炸开了锅。
     在遥远的江南,两江总督端方正坐在府衙的花厅里,手里捏着电报,手指因用力而泛白。他身旁的布政使颤声说道:
     “大人,这……这老佛爷怎么就投降了?这华夏军到底是什么来头?咱们连他们的底细都没摸清,这权力移交……”
     端方重重地将电报拍在桌上,沉声道:
     “什么华夏军!依我看就是乱臣贼子!老佛爷定是被他们逼得没办法了!咱们两江之地物产丰饶,兵强马壮,凭什么听他们的号令?传我命令,即刻调集江宁将军的旗兵和巡防营,守住长江渡口,任何人不许擅自过江!另外,给湖广总督瑞澂、两广总督张鸣岐发电,咱们联名通电全国,不承认这所谓的‘权力移交,要与华夏军抗争到底!”
     在西北的西安,陕甘总督升允得知消息后,气得将手中的茶碗摔得粉碎。他对着手下的将领怒吼道:
     “老佛爷糊涂啊!这华夏军就是一群草莽,他们懂什么治国理政?咱们陕甘的八旗子弟和绿营兵,哪一个不是跟着大清出生入死的?凭什么要把祖宗的基业交给外人?传我命令,全军戒备,把住潼关和函谷关,只要华夏军敢来,咱们就跟他们拼了!”
     而在西南的四川,总督赵尔丰则打着另一番算盘。他看着电报,嘴角勾起一抹冷笑:
     “老佛爷老了,不中用了,这大清也该改朝换代了。不过这华夏军想一口吞下整个中国,也得问问咱们四川答应不答应。”
     他对身旁的亲信道,
     “你去告诉巡防营的统领,让他们把手里的兵权抓紧了,再把四川的盐税和茶税都控制起来,咱们先把四川经营好,至于将来是跟华夏军谈条件,还是自立为王,咱们再从长计议。”
     一时间,除了赵国强早已控制的华北、华东部分地区,整个大清帝国陷入一片混乱,各省官员或拥兵抵抗,或割据自立,或观望等待,曾经统一的王朝,在这封退位电报发出后,彻底分崩离析。
     而此时的京城,早已被华夏军的动员兵和警察部队接管。
     城门紧闭,街道上戒备森严,每一条胡同口都站着荷枪实弹的士兵,穿着深蓝色警服的警察则在街道上巡逻,不时拦住形迹可疑的行人盘问。曾经繁华的王府井、大栅栏,如今行人寥寥,只有偶尔驶过的军用卡车,打破了街道的寂静。
     皇宫内,一场大规模的抓捕行动正在进行。
     华夏军的动员兵们按照事先拟定的名单,逐一搜查满清权贵的府邸。惇亲王奕誴的府邸里,士兵们撬开了地窖的铁门,里面堆满了金银珠宝和古玩字画,耀眼的金光让士兵们都忍不住眯起了眼睛;
     恭亲王奕欣的后人家里,士兵们从书房的暗格里搜出了大量与外国使节往来的密函,还有不少贪污受贿的账本;而那些平日里作威作福的八旗子弟,此刻一个个吓得面如土色,有的躲在床底下瑟瑟发抖,有的则跪地求饶,可等待他们的,只有冰冷的手铐和抄家的士兵。
    &n

第445章 万岁万岁万万岁[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