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把茂山控制住,不然铁路修到那儿,也是白费力气——甚至可能被扶桑人或罗刹人抢了去!”
赵国强沉默了。他盯着地图上的茂山,手指重重地按在那个点上。要是能拿下茂山,不仅能解决铁矿问题,还能把华夏军的势力范围向北推进,茂山在名义上属于华夏军,得到了韩朝帝国现有政府的承认,所以在法理上,华夏军是占得道德制高点的。
“好,我知道了。”赵国强的声音斩钉截铁,没有丝毫犹豫,
“你先稳住,铁路该铺的继续铺,绥芬河到珲春的路基抓紧完工,等我的命令再铺钢轨。茂山的事,我来处理。”
挂了电话,赵国强走到地图前,目光死死地盯着珲春的位置——那里驻扎着特二旅一团,是距离茂山最近的华夏军部队。
特二旅的旅长是红二,一个普通动员兵一步步爬上来的老兵,现在已经是二星动员兵了——比普通动员兵强出不止一星半点,战术技巧、枪法、体能都是顶尖的,甚至连情绪都比一般的动员兵更“人性化”——不像其他动员兵那样只知服从,红二还懂得灵活应变,懂得根据战场形势调整策略。
更重要的是,特二旅在珲春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威慑。
珲春往北就是罗刹国的远东军区,往南是扶桑人控制的韩朝帝国边境,可无论是罗刹人还是扶桑人,都不敢动特二旅一根手指头——他们怕的不是特二旅那几千人,而是特二旅背后的华夏军。
自从赵国强率领华夏军在东北站稳脚跟,先后打退了几次罗刹人的挑衅后,远东的列强就都明白了:这个新崛起的政权,不是软柿子。
赵国强拿起电话,直接拨给了珲春的特二旅驻地。电话接通的瞬间,他的语气变得冰冷而威严:“给我接红二。”
不过十分钟,听筒里就传来了红二的声音,沉稳有力,没有一丝拖沓:“指挥官大人,特二旅旅长红二向您报到!”
“红二,”赵国强开门见山,“命令你的特二旅一团,立刻从珲春出发,全速赶往茂山,占领整个茂山铁矿及周边区域,务必做到‘不留死角、不伤人命——扶桑人和罗刹人的兵要是敢阻拦,先警告,警告无效就直接开火,出了事我担着。珲春的防守交给警察部队,他们已经在路上了。”
红二没有丝毫犹豫:“是!保证完成任务!”
“记住,”赵国强补充道,
“速度要快,动作要隐蔽,别给扶桑人和罗刹人反应的时间。茂山的铁矿对咱们很重要,不能出任何差错。”
“明白!”
挂了电话,赵国强走到窗边,推开窗户。
深夜的风带着寒意吹进来,吹得他的睡衣猎猎作响,可他却丝毫感觉不到冷。
他望着远处漆黑的夜空,心里已经开始盘算——拿下茂山后,铁路就能直通铁矿,扎兰屯的工业就能再上一个台阶;
有了优质铁矿,就能造更好的武器、更快的火车、更坚固的堡垒,到时候无论是罗刹人还是扶桑人,都得掂量掂量,能不能惹得起华夏军。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珲春的深夜,特二旅的营地一片寂静。可红二挂了电话后,整个营地瞬间就像被点燃的炸药桶,变得沸腾起来——但这种沸腾却带着惊人的秩序:士兵们没有喧哗,只是快速地收拾装备、检查武器、集合队伍。红二站在队伍最前面,手里握着一把步枪,眼神锐利如刀。
“兄弟们,”他的声音不大,却能让每一个士兵都听得清清楚楚,
“命令下来了,立刻出发,去茂山,占铁矿!”
两千名动员兵齐声应和,声音震得地面都微微发颤:“是!”
没有多余的话,队伍很快就出发了。
他们没有走大路,而是沿着山林里的小路行进,借着月光和星光辨认方向。动员兵们都是经过严格训练的,体能极好,哪怕是带着武器、背着干粮,也能保持极快的行军速度。
红二走在队伍中间,时不时停下来查看地图,确认路线——他知道,时间就是一切,必须在扶桑人和罗刹人反应过来之前,拿下茂山。
两天两夜的急行军,没有人喊累,也没有人掉队。
第三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照在茂山的山头上时,红二终于带着队伍抵达了目的地。
茂山——大片大片的露天铁矿裸露在地表,呈现出深褐色的光泽,不用细看就能看出矿石的品质;
山脚下有几间简陋的木屋,是韩朝帝国之前派来的矿工住的,现在早就空了;
红二冷笑了一声。
韩朝帝国工业落后,根本用不上这么好的铁矿,所以对茂山的开发极其敷衍;扶桑人和罗刹人虽然盯着这块地,可他们现在自顾不暇——扶桑国财政亏空,打了几年仗早就没钱了;罗刹国国内战事吃紧,远东的兵力被抽走了一大半,两边都只想“占着地方”,却没心思真的派兵驻守。
“全体注意,”红二压低声音,对身边的通讯兵说,
“先派人去警告扶桑和罗刹的队伍,就说茂山现在归华夏军管辖,让他们不得进去华夏人控制范围,否则后果自负。其他人跟我来,占领铁矿制高点,布置防线。”
收到消息的扶桑人和罗刹人纷纷向后撤离,此时无论是扶桑人还是罗刹人,都不想得罪华夏军
听筒那头传来赵国强的声音,带着一丝欣慰:“好。通知宋元兵,铁路计划可以启动了。”
消息传到扎兰屯工业园时,工程兵正在指挥工人铺设绥芬河到珲春的铁路路基。听到“茂山已占领”的消息,他手里的铁锹“哐当”一声掉在地上,激动得眼泪都快下来了——他盼这条铁路盼了太久,现在终于能开工了。
“兄弟们!开工了!”工程兵冲着工人们大喊,声音都在发抖,“钢轨赶紧运过来!咱们把铁路铺到茂山去!”
这些工人里,有投降的扶桑俘虏,也有罗刹俘虏,此刻,无论他们愿不愿意,他们都在为华夏的道路事业做着贡献。
钢轨从扎兰屯的库房里源源不断地运过来,蒸汽机车拉着车厢,一趟就能运几十根。
工人们分成两班,白天黑夜连轴转,铺轨的速度快得惊人——绥芬河到珲春的路基早就修好了,只需要把钢轨固定好、接上枕木就行;
珲春到茂山的路段,勘察队也早就标好了路工程兵们跟着铺轨队伍一起走,一边修路基一边铺钢轨,效率极高。
远在京都的赵国强,每天都会收到铁路修建的进度报告。看着报告上“今日铺轨十里”“明日可抵珲春”的字样,他总会走到地图前,用红笔沿着铁路线画下去——从扎兰屯到绥芬河,再到珲春,最后到茂山,一条红色的线条像一条铁脉,贯穿了东北的大地。
而此时的远东,扶桑国和罗刹国的谈判已经开始了。
在韩朝帝国的汉城,两国的代表坐在谈判桌前,脸色都不太好看。
经过两轮谈判,两国决定暂时休战。以现有占领的区域为分界线,互不干涉。
喜欢。
第450章 茂山[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