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双河村。
     村口。
     一些不忙家闲的妇人夫郎坐在大杨树下的石头上乘凉,手里摇着扇子,嗑着南瓜子,你一言我一语的说着闲话。
     “听说赵家老大花了二十两,定了一个镇上的哥儿。”王嫂子轻摇芭蕉扇,咋咋呼呼的就打开了话匣子。
     有个家里面儿子年龄大了,还娶不上媳妇儿的婶子不屑的说,“他那二十两都是借的!”
     要是她家里也去借,她儿子也能娶个媳妇儿回来。
     一个叔郎摇了摇头,似是想不通,“本来家里面就穷,这赵家老大还要了个镇上的,他是不过日子了?”
     “有他以后难的,镇上的哥儿好伺候?”马婶子一边说着,一边眼神有意无意的朝着坐在最外圈石头上,一直默不作声的叔郎瞟去。
     他家儿子就是娶了镇上一个织布户的小哥儿。
     那小哥儿蛮横勒,仗着自己家里是镇上的,鼻孔都快朝天了,每次回村,走在路上都恨不得把眼睛抬到天上去!
     这叔郎没少被他的儿夫郎搓磨。
     “先不说能不能伺候,依我看呐,赵家大小子未必能把镇上哥儿带回来!”王婶儿身子微微前倾,语气笃定。
     镇上的哥儿只有瞎了眼才会跟赵砚回来!
     她们说着,跟打她们脸似的,就看到前面一辆牛车露了头。
     赵砚赶着牛车,板车上坐着一个小哥儿。
     小哥儿身段看起来是极好的,只是头上蒙着一块布,只露出一双明亮的眼睛,让人瞧不见他究竟长什么模样。
     不过,给人的感觉是不差的。
     赵砚家住在山脚,平日里又常上山打猎,跟村里面人来往不多。
     他赶着牛车从村口经过,只是对这些嫂子叔郎们点了点头,就驾车过去了。
     王婶子看他还把哥儿接回来了,一时面子挂不住脸面,看着牛车的车影,嘴一撇,言之凿凿的说,“等着瞧吧,赵家以后的日子绝对过不好!”
     有几人一听并不赞同的摇了摇头。
     实际上,村里面的人都馋着赵家呢。
     双河村是一个大村,村子占地面积大。
     背后靠着群山,山里物产丰富。
     前面是平川,还有两条河流经,旱地、水田多,是十里八乡出了名的富村。
     村民光凭种地,就能衣食无忧。
     只有那些实在是揭不开锅、活不下去的,才会冒险进山打猎。
     毕竟这山密林深,里头有老虎、狼,胆小的人根本不敢往里走。
     赵家两兄弟胆子大,又常年进山,早就练出来了一手娴熟的打猎手艺,比种地还要挣得多呢。
     要不然,光凭种地,哪能供得上赵真吃药花的那些流水似的银子!
     现在赵真也没了,以后的都是好日子,村里面有不少户人家都盯上了赵家。
     如今听说赵砚花二十两银子娶镇上的哥儿,都不太是滋味。
     村里面谁家娶夫郎敢要这么高的聘礼?
     于是,这些婶子叔郎们一面嫉妒,一面又忍不住笑话赵砚自不量力。
     赵砚把牛车赶到宋家还回去。
     此时,宋禾正在院子里坐着洗衣服。
     烈日高悬,晒得他汗珠顺着脸颊流。
     他听到动静,抬头一

第4章 婚书[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