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p;   要知道朱重八最厌恶的就是他人以事相挟。
      在这世上,还没有哪个胆敢要挟他的人能有好下场。
      韩力轻摇头说道:“不敢不敢,我岂敢威胁陛下您?
      我作为一个后来的人,怎么会不了解您是一位怎样的帝王?
      有哪几位敢当面威胁您呢?
      我只是想重点向您阐述一下我的关键作用,以免您等会听闻某些事情之后情绪过于波动,再次迁怒于我。
      进而做出口让我与陛下日后都懊悔的事。”
      朱重八听后,冷哼一声,并未再多言语,等着韩力继续往下说。
      可韩力却不紧不慢地看着他并不开口。
      见韩力这般,似乎非得自己答应不可的架势,刚刚还信誓旦旦声称绝不受任何要挟的朱重八,又哼了一声,极为不情愿地道:
      “好!咱们依你就是!
      本宫以后必定会好好压制住自己的情绪,即使压不住也不会再牵连到你了,可以了吧?
      现在能否告诉我,这大明是如何败亡的?”
      朱重八万万没想到,在自己称帝之后还有人敢公然威胁他。
      更让他没想到的是,他竟然还能接受这种威胁!
      这样在以往看来完全不可思议之事,此刻却真的发生了。
      旁边的朱标也同样一脸惊诧。
      虽然他之前就听说了一些消息,知晓这位名为韩力的先生胆识惊人,
      面对众人敬若天神、不敢违逆的父皇依旧讨价还价。
      但是那终究是听闻。
      如今眼前这一幕真切地发生着,仍旧让朱标深受震撼。
      毕竟这是他的父皇啊!
      就算作为亲儿子的他也很少冒犯父皇的意思。
      而韩力就这么公然如此做了!
      最让人难以理解的还是,他口口声声说从史书了解到父皇的为人脾气,
      竟仍如此无惧地行事?
      这使得朱标一时之间也找不出合适的词语来表达此刻的心情。
      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父皇最终真的选择了妥协忍受!
      在朱标眼中这简直是个奇迹。
      “大明败亡的原因错综复杂,非单一因素所致。
      要说起来也是颇为繁杂冗长。
      但想必陛下与太子都是饱学之士,
      各个朝代灭亡的缘由都有诸多相似之处。
      那不如由二位自行猜测一些原因,
      再由我进行一一解析如何?
      毕竟大明衰亡的缘由太多,
      一下子也不知从何说起为妙。”
      满心期待答案的朱重八一听韩力此言,心中满是反感。
      正准备倾听结果的自己却被要求自我发挥?
      怎么会有这么不靠谱的人!
      于是对着韩力厉声呵斥:“你说还是不说?”
      见状,韩力有些无奈地答道:“臣何时说过不讲?
      只是这事头绪众多确实不知从何说起才好,
      所以希望陛下或是太子先提出问题由臣回答,这样会更好。
      我也能借机理清思绪力求将整个事件尽可能全面地讲述出来。”
      此刻面对韩力的表现,朱重八心中充满了被操控的不悦感。
      对于以霸道着称的他而言,这种感觉相当难以忍受。
      然而,想到自己统治的大明仅仅延续了两百多年就消亡,
      也只能强行压抑心中的不适之情。
      眼下显然不是纠结这些琐碎事情的时候。
      他最为急迫的需求,便是探知大明为何而亡的真相。
      不过在这老朱的心里,早把今天的种种细节暗暗牢记于心。
      他打算日后找个合适的机会,将所有恩情逐一偿还。
      老朱从来不是一个豁达的人,恰恰相反,他心胸狭隘,喜好记恨。
      “历史长河中,每当王朝衰败时,总会有很多百姓难以维生,最终被迫起义。
      就如元朝末期那样。
      如果不是元朝统治者过度贪婪,苛捐杂税横行,
      又怎么会致使无数平民饿毙街头,又怎么会出现那么多人造反?
      咱们大明呢?当它走向终结时,是否会也面临四处都是饥民、遍野饿殍的景象?”
      在沉默许久之后,朱重八望着韩力如此说道。
      言谈之间,他的目光一刻未离韩力,仔细观察对方的一举一动。
      想要通过这些细微处发现不同的端倪。
      然而并未力功,韩力依旧保持着坦然和从容。
      此时朱重八内心紧张无比,
      之所以第一个向韩力询问这一点,并不是因为他完全肯定明朝灭亡之时,定会再次出现众多百姓食不厌腹的情况。
      而是他最不愿见到这样的状况发生在自己创建的大明之中。
      朱重八幼年家境贫寒,自记事起,饥饿便力为生活中最常见的体验。
      童年最深刻的记忆便是那种饥饿之感。
      他对元朝时期官僚阶层压榨百姓致使其苦不堪言的印象极为深刻,
      同样也极度憎恨那些腐朽贪婪的官员。
      因为亲身经历过这些磨难,所以他对是非对错才如此明察秋毫。
      在称帝之后,对于任何贪污腐败现象他都采取零容忍态度,不断使用铁血手腕进行严惩和震慑。

第21章 大明灭亡2[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