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的南方城市还没有发展起来。
润海作为一个沿海港口城市,依靠传统海产品加工业发展,在经济上并没有看出来什么优势。
这里的环境跟罗阳县相差不大,人们穿着灰扑扑的衣服,骑着自行车或走着路,穿梭在回家与去单位的路上,麻木且忙碌着。
杨淑珍第一次出门住旅店,她拿着街道开的介绍信,顺利的订了一间房。
虽然这个旅馆规模不大,条件一般,但是杨淑珍已经很满意了。
杨淑珍坐了一天一夜的火车,上午到的润海,办了入住以后,先在房间里补了一觉,睡到下午两点钟,才准备收拾一下出门。
肚子饿了,杨淑珍溜达到街上,找了一家面馆吃面条。
墙上写着菜单,杨淑珍不识字,只好问服务员。
“清汤面有吗?我要一碗面条!”
哪知道这服务员听了杨淑珍的话看了她一眼,叽里咕噜说了好几句话。
杨淑珍皱皱眉,也听不懂,看这服务员也没啥耐心的样子。
指了指旁边桌上客人那一碗面条,服务员又叽叽咕咕说了两句,然后才走向后厨。
润海这地方口音比较重,且不同的县区口音都会有差别,但是做旅店、餐馆这种接待外地人的地方,一般都有会说普通话的人。
也不知道这家店是咋回事儿!
光说方言,整的杨淑珍摸不着头脑。
点餐点的并不愉快,不过杨淑珍没有放在心上,她这两年给别人联系护工收提成,也不少挨骂,早就不当回事儿了!
杨淑珍坐在座位上等了一会儿,面条才端上来,清汤白面条,里面放了两根青菜,还有一点儿不知道是什么,像肉沫一样的东西。
杨淑珍夹了一点儿放嘴里嚼了嚼,艮啾啾的,吃不习惯,扒拉到一边儿,开始大口吃面条。
杨淑珍旁边那桌客人吃完了,服务员过来收钱,虽然听不懂他们在说什么,杨淑珍看的明明白白的:
他们要了两碗杨淑珍这样的面条,一共给了三块钱。
一块五一碗,比罗阳县要贵五毛钱,不过也可以理解,润海这地方主要是靠海,种的是水稻,所以面粉肯定要贵一点儿的。
杨淑珍是真的饿了,呼噜呼噜吃完一整碗面条,脑门子都出了一层汗。
“服务员,结账!”
还是刚才那个负责点单的服务员,一个年轻小伙儿,身板瘦小,鼻梁塌塌的。
他半睁着眼看着手里的单子,说道:
“七块钱!”
这句话还是带了一点儿方言,杨淑珍有点儿没听太清,但她觉得肯定不是一块五这句话。
她问道:“多少钱?”
小伙子更不耐烦了,手里抱着一本账单,用自己最标准的“普通话”说道:“七块钱!”
这回杨淑珍听懂了,她气的一下子站起身!
“啥?七块钱?你当我是冤大头是不是啊?刚才我看的清清楚楚的!他们隔壁那桌两碗面才三块钱!你咋
第107章 面馆被宰[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