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一二五三章 还有桓温呢[2/2页]

晋末多少事 然籇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州至姑孰的江面上,登采石矶,驰援建康,岂不是情理之中的?
      所以大司马必然已经采取行动,只不过如今水陆皆断绝,所以不知其消息罢了。
      甚或者,大司马本来就留了这么一手,时时刻刻盯着建康府的异动,否则啊,明明有大军在淮西,为何却对于我军驻扎在寿春、修筑城池防线,以及后来的八公山之战都不管不问?”
      谢玄下意识的想说,那是因为大司马在钟离······
      但桓豁可不在。
      桓豁迟迟没有动过。
      那么就只有一种解释。
      桓温把这支军队摆在了比所有人预测中更向南的位置。
      其目标,根本就不是什么寿春,而是建康!
      谢玄不由得叹了一口气:
      “的确是少算了这一步。”
      杜英则摇头:
      “不,本来就算着呢。”
      谢玄顿时抬眼,明白过来。
      正是因为杜英察觉到桓温的真正意图,所以他现在完全可以不着急支援建康府,而是在京口先趁着外有鲜卑群狼环伺的机会,好生整合江左世家,让桓温去建康府和鲜卑人一较高下,也让桓温和谢安、司马昱这两个不知道还藏了多少底牌的人互相拉扯。
      杜英千里奔袭,缺少后方依靠,现在也只不过是有一片立足之地,而运载他南下的刘牢之,是不是真正信得过也得两说。
      所以杜英不是不拼命,而是根本没有拼命的资本。
      司马昱逐渐展露出来的对京口屯军的掌控,谢安显然在此之前就安排好的吴郡太守王劭······这两个老阴比的底牌依次展露出来,也让杜英不由得提高警惕。
      初来乍到,还不了解情况,保不齐反过来被他们两个坑了。
      毕竟如果给谢安一个驱策杜英和司马昱一决高下,而自己在旁边渔翁得利的机会,他又怎么可能会放过?
      所以桓温本就该来,桓温也来的正好。
      杜英缓缓说道:
      “以不变应万变,为今之策也。但不可令各方知晓我军此策。”
      如果话说到这个份儿上,谢玄还反应不过来,就不是谢玄了:
      “余即刻带兵清扫沿途营寨,抢占要冲之处,同时于北固山、焦山等处屯兵。
      刚刚路过辅国将军府,看那些世家子弟如此积极,不如就让各家先出点儿部曲,配合我军轻骑行事,如何?”
      “善。”杜英笑眯眯回答。
      配合,不,应该说是打头阵。
      毕竟关中兵马都是骑兵,哪里有让骑兵去攻坚的道理?
      “但万事就怕万一。”杜英补充一句,“万一大司马真的没有想那么多,建康就真的要重蹈苏峻之乱了。
      所以派人走太湖,绕过守军,探查建康消息,另外我们在这边的进攻,只要开打,就务必要兵贵神速,先夺下几处营寨,以向会稽王和慕容虔示威,但不可一鼓作气,直接杀穿,把握好。”
      谢玄一拱手:
      “都督明察,属下心中有数了。”
      杜英倒是没有贪功,指了指周围肃然的参谋们说道:
      “群策群力尔,余不过是受到大家的启发罢了,若不是有人提到大司马动向的种种诡谲,余也想不到这一点。”

第一二五三章 还有桓温呢[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