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一三七四章 少将军说的对啊![2/2页]

晋末多少事 然籇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sp; “阿爹放心。”刘牢之微笑道,“余是扮做斥候回来的,入营寨之后抓紧赶来汇报军情,也说得过去吧?”
      刘建叹了一口气,自家这个儿子素来也是艺高人胆大之辈,之前父子两人分别投向两方的方案就是刘牢之最先提出来的,现在他孤身冒险潜入军营之中,倒也不是刘建不能理解的。
      甚至他这个当爹的还有几分小骄傲。
      看看你们这些同样出身世家的,如何比得上我家麒麟儿?
      刘建轻咳一声:
      “那尔有何军情相告?”
      刘牢之沉声说道:
      “朝廷应当已经有北伐之意了吧?可有让阿爹为前锋?”
      刘建一惊:
      “这汝已知晓?”
      “都督未受皇命恩旨,就掀起了如此声势浩大的北伐,完全是其个人所为了,如此一来,朝廷的脸面向何处放?
      因此朝廷已经在建康府营造声势,由大司马挂帅北伐,而现在整个南北战线上,荆州向北通往中原的道路已经完全被关中封死,再加之朝廷也参与其中,定然不会让大司马独擅其美,因而选择走两淮是必然的。
      北方敌情未明,此次北伐又更像是建康府中几家为了反制都督而无奈做出的选择,因此大司马本身也不见得会非常积极,他大概会更喜欢在建康府内先确定自己的位置,而不是急匆匆的北上。
      毕竟历来北伐,能够成功者寥寥,现在的大司马,可经受不起一场失败,尤其是在都督成功的同时,所蒙受的失败。
      因此大司马必然要选择一个和自己干系不大、有足够威信和名望的人,统兵作为前锋,成功则顺势令其和都督交锋,失败则可以把罪名一股脑的推到他的身上。
      阿爹认为,在大司马的眼中,谁比较合适呢?”
      刘牢之的最后一问,如醍醐灌顶,似振聋发聩,让刘建瞬间清醒过来。
      朝廷此次北伐的宗旨,必然是“雷声大、雨点小”,力图告诉天下,朝廷并非只知道内斗夺权之辈,北伐这种大事我们也一样上心罢了。
      而为了避免贸然进军导致的损失,桓温推出来一个人充当开路前锋,试探鲜卑人的虚实,是必然的选择。
      他不会动用本部兵马,就必然会把主意打到刘建的头上。
      到了那时候,刘建这个征虏将军,不出征也得老老实实的出征了。
      至于两淮水师,在刘建走后,肯定会被随后赶来的桓温全盘接收,又或者被荆州水师所替换。
      “这,这······”突然发现摆在自己面前的选择题变成了送命题,自己就是在给朝廷背锅的路上一路狂奔,刘建更加不淡定了,急促的问道,“莫非几代人之基业,两淮父老之盼望,将要断送在刘某的手上么?”
      看着到了这种关头还虚伪说大话的老爹,刘牢之也有些无奈,解释道:
      “既然大司马图谋水师,则令其不能得之。既然大司马意欲坑害阿爹,则阿爹带着麾下将士趁势投靠关中,岂不为两全之策?
      你们说呢?”
      后一句话,是在问那些目瞪口呆的幕僚们。
      少将军说的对啊!
      他们正想要随声附和,但是旋即觉得,好像哪里不对?

第一三七四章 少将军说的对啊![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