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回、无事生非老臣私心一波三折女子举业
就说自黛玉开天眼之后,便与楚彦等人各处游历,为游魂诉冤,荡不平之事。
却有怀瑾太子和林律等人,留于京中学习处理政务,以及如何与一干大臣周旋,转眼竟是过了两载。
本是黛玉的及笄之年,林家人却天各一方,相比于黛玉四方游历,林如海则一直在沿海主政。
林律却是成了日子最单调难熬那一人,作为太子伴读,每日跟着太傅之乎者也,还要看许多折子。
这些个朝廷命官,真有事却是隐匿不报,却喜欢递些无关紧要的请安折子。
见他走神,怀瑾太子顺手扔了一支笔过去,林律未抬头,一伸手稳稳接住。
怀瑾太子道:“多学,多看,不然你的妙玉师叔回不来!”
林律像是狐狸被踩住了尾巴,闷闷哼了一声,把手边的折子放到一边,又问太子:“玉儿有没有给你写信?”
太子反问他:“玉儿没有给你写信吗?”
林律挠挠后脑勺,答到:“写了啊?上回我们一起收到的,我是问后面有没有再给你写。”
“没有。”怀瑾太子摇摇头,若说他们收到黛玉的来信,已是十日之前,说着他又将一份折子扔给林律:“你看了这个折子了吗?孙将军的孙女带领军队奇袭立功,朝中总也要有点表示,我打算封她一个将军。”
这份折子林律已是看过,黛玉信中还提到过此人,她游历至西北之时,听过孙姑娘的名声。
林律又道:“依着本朝的旧例,要么封个夫人、县主、郡主,要么封赏她的父兄。”
怀瑾太子却是对林律的说法不太赞同,摇头说到:“若封赏她父兄,岂不是便宜了她那不成器的兄长?人家自己挣来的功业,何必为他人做嫁衣裳。”
要说这位姑娘的遭遇和贾府里的探春还有些相似,家中两个兄长都是出了名的败家玩意儿,黛玉还在信中提过。
要是将孙姑娘的功绩记在兄长身上,未免也太不公平。
军功,那可是用命换来的东西。
林律和怀瑾太子这一二年也算有了默契,又将折子扔回去,打着包票道:“太子殿下您只管提,到时候我和那些老头子吵。”
怀瑾太子莞尔一笑,又对林律道:“若是要和他们吵,你可得金榜题名。”
林律险些忘记了,自己如今的身份是太子伴读,还不能和那些家伙正面对线。
怀瑾太子又道:“如今不让女子出门,除了那些老顽固的主张,却也有治安症结所在。”
“恶人总是挑老弱妇孺下手,很多人家高墙大院围着,却也是防着宵小。女子越是不出门,旁人就越发理所应当,若是出了事,不去责备行凶者穷凶极恶,反是讥讽受害者不该出门。”
林律听罢也蹙眉:“若是谁都像妙玉师叔一般能揍人,哪个恶贼敢造次?”
两人议定此事,便拟了旨意,呈递给圣上。
这事本也不大,在众多朝事中不值一提,皇帝陛下也不过比着旧例,如同赏赐其他将领一般,赏赐老将军的孙女,还允她带兵。
和怀瑾太子他们估计的一样,朝中就是有那么几个老家伙,修河堤,促农耕的事他不管,专挑此等细枝末节。
老大人胡子微微发颤,当即出列反对:“万万不可啊!若是照殿下所提,岂不是仳鸡司晨,阴阳颠倒,江山恐有大难!”
不知是不是上了年纪,他口中好似卡着一口浓痰,不上不下,听得人嗓子发痒。
怀瑾太子看了他一眼,开口道:“赵大人是在诅咒国运吗?孙家姑娘性命相搏,方得胜利,圣上总不能叫尽忠朝廷之人吃亏,若你家出个人领兵打仗立了功,无论男女老幼,贫富贵贱,想必圣上照样有赏。”
圣上听罢,反是斥责赵大人:“还请大人就事论事,莫要动不动就提及国运,朕年事高,这等高帽,朕顶不住。”
此言一出,大臣们吓得后背发凉,群臣心里嘀咕,分明不是什么大事,赵大人何必如此。
赵大人虽想坚持自我,却不敢和皇帝陛下硬碰硬,好在圣上心宽,并没有责备。关于孙家的赏赐,也照例发了出去。
过了一段时日,大臣们才知赵大人没有料错,那位半大的太子,竟然上书圣上,让女子也参加科举。
此事一出,群情激愤,士大夫们仿佛觉得自己受到天大的侮辱。
这次谏言,仍就是头铁的赵大人牵头。
老大人领着一群官员齐齐下跪。
“万万不可,古往今来,岂有女子科举之理,女子见识短浅,岂不是误国误民?”
“万万不可!圣上!”
“还请圣上三思!”
此事圣上早就三思过,他看眼太子,又道:“这话朕已然说了,也答允过太子,天子一言九鼎,众卿不能让朕说话不算话。诸位大人不必心急,若是女子与男子一处号舍考试,大有不便,朕虽有此意,必然是要将男女分开应试。女官之职,古时也不是没有过,爱卿们何必如此畏惧?”
意思很清楚,是太子的主意,朕答应了。
听到女子不与男子一处考试,大臣们似乎心中平衡了一点,不然男男女女一处挤在号舍中,成什么体统!
皇上说的这话,像是他们怕了女子一样,圣上大约是要挑选女官充盈后宫,且随圣上去。
于是那一群大人又开始歌功颂德:“圣上圣明!!”
&
第 104 章 一百零四回[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