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二百零一章 相亲市的香饽饽[2/2页]

逆流年代:从1970开始种田养家 慎思量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李家台子这两年可是出了名的富裕村,把闺女嫁过来,总好过跟着别人受穷。
     很快,石淑玲就和张秀芝的母亲达成了一致。
     彩礼还是老规矩600块钱,盖上三间大瓦房,结了婚就把小两口分出去单过。
     石淑玲不是个强势的性子,也不像别人家当婆婆的,非得把儿媳妇攥在手心里,孩子结了婚也要过大家长的瘾。
     “都说成家立业,俩孩子结了婚,就让他们单过,我们两口子不跟着掺和,只要他们好好的,比什么都强!”
     石淑玲对张秀芝这个儿媳妇也很满意。
     张秀芝的父母同样是厚道人,听了这话自然高兴,谁也不愿意自己的闺女出嫁了,还得在婆婆手底下受磋磨。
     “亲家母,我们也不是卖闺女,彩礼到时候都让秀芝带着过门,家里再给陪送个大件儿,就像您说的,只要俩孩子过得好,比什么都强。”
     这就是明白人遇上了明白人,要是换成个鸡贼的,那得一笔一笔的算,硬生生把喜事变成了生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等到新媳妇过了门,要是能过得好才怪呢!
     “亲家母,您放心,秀芝过了门,这个儿媳妇,我一定高看一眼。”
     两家的婚事就这么定下来了。
     只是好像……
     完全没有人想过要征求当事人的意见啊!
     里屋的房门打开,天生和张秀芝两人走了出来。
     看他们的反应就知道,这事成了。
     具体结婚的日子,两边会通过介绍人商量着定下。
     这年头,结两姓之好就是这么简单。
     什么先当朋友处着,彼此了解了解,谁要是说出这话来,立刻玩儿去。
     大家都忙着建设社会主义呢,谁有空陪着你瞎胡闹。
     第一次上门,按规矩不能留饭,一帮人又浩浩荡荡的将张秀芝一家送到了村口,这边有辆大马车在等着。
     目送着人家走远了,他们这才回家。
     “天生,觉着咋样啊?”
     一帮兄弟姐妹把天生围在正当中,平日里十分沉稳的一个人,此刻也红着脸。
     “我觉得……挺好的!”
     “哪好?”
     天洪钻了进来,只是刚说完,就被石淑玲一巴掌拍在后背上,拽着脖领子给拎走了。
     “哪都有你,一边老实待着去!”
     噼里啪啦……
     门口传来鞭炮声响。
     这是李家台子的规矩,谁家的孩子定了亲,都要在门口放一挂鞭炮,算是向全村宣告喜讯。
     李学工家这边刚响完,紧接着村东头、村西头、村南头,好几处都传来了鞭炮声。
     看起来,今天各家相亲都挺顺利!
     到了晚上,消息便在村里传开了。
     今天一共六家相亲的,都是给家里的半大小子相媳妇儿,一共成了五门亲事,只有村南头马家老大,嫌人家姑娘个子太矮,没相中。
     瞅瞅,还挑上了!
     以前李家台子的日子虽然不算差,但还没到让各村争相把闺女嫁进来的程度。
     可现在不一样了。
     又是往城里卖鱼,又是办养殖场,一年能分上好几笔,村头现如今又在建工厂。
     这要是把闺女嫁过来,不但闺女能过好日子,娘家也能跟着沾光。
     随后的几天,又有人家陆陆续续的在相亲。
     原先婚嫁,只要差不多就行了。
     现如今,李家台子的年轻人已经有了挑的资本,不是好的,根本不考虑。
     对此,外村人也只有眼红的份,顺便再酸上几句。
     “牛啥牛,还挑上了!”
     娶媳妇儿哪有这么多讲究,只要不聋不瞎,不缺胳膊少腿的,能生儿育女,传宗接代就行了,长得好能顶啥用?
     话是这么说,可谁不希望自己能娶个漂亮姑娘呢!
     按规矩,亲事定下来,天生今天要带着四样礼登门拜访。
     一大早,李天明就开着拖拉机过来了。
     往常都是四样礼,石淑玲却准备了八样,既是表示对张秀芝的重视,同时也是在……
     秀实力!
     “坐稳了!” 「今天第二更,万水千山总是情,投我一票行不行,还有!!」
    喜欢。
  

第二百零一章 相亲市的香饽饽[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