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二百一十九章 睡莲牌电风扇[2/2页]

逆流年代:从1970开始种田养家 慎思量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牌意识淡漠,但未来可就不一样了。
     用“李家台子”,不但叫起来拗口,乡土气息也太浓。
     还有人说叫天明电风扇。
     理由也很简单,电风扇厂是李天明的主意。
     李天明同样一票否决。
     突出个人,淡化集体,这是要害他啊!
     李学庆也跟着凑热闹,说牌子叫睡得香。
     吹着这种电风扇,噪音小,风柔和,可不就能睡得香嘛!
     解释得倒是很贴切,可就是不够响亮。
     最后还是宋晓雨的主意,结合了李学庆的睡得香,正式命名为睡莲牌电风扇。
     村里人不知道睡莲是个啥,可听着总比别的名字顺耳。
     于是,就有了支架上那朵睡莲的图案。
     “天明,照这个干法,咱能按时交货吗?”
     李天明在生产上,还引入了流水线的作业模式,每一组只负责一个生产工序。
     此外还有质检组和后勤组,质检组负责质量检验,后勤组更像是救火队员,平时负责车间内的卫生,整理配件,哪个岗位如果出现空缺的话,随时都要顶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样一来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开工第一天,就已经陆陆续续的装配完成了几十台电风扇。
     如果按照这个日产量的话,王作先下达的任务肯定完不成。
     “这才第一天,大家还不熟悉,过两天就能成熟练工。”
     不停的重复同一道工序,就算是再笨的人,脑子跟不上,身体也会形成肌肉记忆。
     正如李天明说的那样,随着开工日久,刚刚完成身份转变的乡亲们,一个个逐渐的掌握了自己负责的那一道工序。
     活到了手里,根本不用琢磨,干就完了。
     日产量在第三天就突破了100台,第五天来到了150台,第十天已经达到了200台,此后便稳定在这个标准。
     李天明看过天生统计的产量数据,心里也明白,这大概就是厂里的极限了。
     想要提高产量,只能再扩大生产。
     不过,李天明不着急,还是那句话,步子不能迈得,否则容易扯着蛋。
     如果厂里第一年能接到台订单,创造近400万的产值,就已经很了不起了。
     再多……
     那就太惹眼了。
     往后那就要看睡莲这个牌子能不能赢得老百姓的青睐,在市场上站住脚了。
     如果只靠海城,他们这个厂迟早完蛋。
     一座城市的市场饱和度是很有限的,电风扇又不属于消耗品。
     现在这年头,电风扇对于普通家庭来说,算得上一个大件儿了。
     谁家没事年年换新的,买回家都指望能用个十几二十年,最好能传代,人死了东西还在。
     李天明上辈子买的那个牡丹牌电风扇,一直用了十几年,除了噪音越来越大,一点儿别的毛病没有,最后还是闺女嫌弃太丑给扔掉了。
     在这种质量标准下,睡莲想要发展下去,只有走出去这一条路。
     由海城出发,覆盖整合华北地区,然后再和华生、牡丹这样的老品牌去掰手腕。
     想要做到这一点,质量自然是第一位的。
     “我这些天反复强调的,你必须往脑子里记,别怕得罪人,谁要是不好好干,该换就换掉。”
     李天明在巡视的同时,还不忘教天生如何管理。
     天生也很好学,李天明说的每一句话,他都记录了下来。
     李天明和李学庆商量过,未来电风扇厂就交给天生。
     他还有好些事要做,自然不能被一个小小的电风扇厂给捆住了手脚。
     李学庆家的两个儿子,也不是没考虑过,可天有和天来两兄弟太木讷,地里的活是行家里手,可要让他们做管理,还是太勉强了。
     这边正忙着,李蓉跑了进来。
     “哥,家里来且(客人)了。”
     李天明听了不禁好奇。
     “谁来了?”
     “是我嫂子她妈!”
     呃?
     李天明不由得一怔。
     这老太太怎么来了?
    喜欢。
  

第二百一十九章 睡莲牌电风扇[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