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大量的事实表明,以物质为主的生物绝大多数会出现由‘血缘关系所导致的相像。

 大体来说,两个物质生物之间的血缘关系越近,二者就有更大可能越为相像。

 拥有这种相像关系的会被称为‘亲戚(根据不同文明有许多细分称谓),或更泛用的称呼‘家人。

 能量生物的特点则由构成他们的能量结构为基础决定。

 虽然牵扯到生命的理论,往往会有意外的个例出现(这一观点已得到学术界普遍共识,被称为:生命的不稳定性),但一般来说,能量生物构成类别和比例决定了他们的外表和性格特性。

 因此,由单一能量构成的生物种族的个体之间一般非常相似——请勿以为这样的群聚生活一定会更加融洽——有时如此,有时某些个体最不想与之共处的就是和自己一模一样的家伙。

 总之,在这样的情况下,能量生物会向着两种极端倾向分化(尤其是单一构成的能量生物,他们之间更加相似):

 一是‘孤独者倾向:

 个体认为自己,和其他种族中的个体互相之间都不具有任何责任联系。

 个体认知其他同胞为‘陌生者。

 对于同种族的其他个体,和异种族的个体之间的差别认知,仅在于语言和习惯的不同。

 ‘孤独者一般不倾向于使用亲密的称呼,他们认为自己和其他任何个体都没有亲缘关系。

 二是‘大家庭倾向:

 个体对自己的种群认知强烈,会将自己的责任和权利,以及隐私范围(如果有的话)等等外扩到种群中的全部个体上。

 究其原因,是个体认知其他同胞为‘另外的自己。

 个体认知同种族的个体为‘和我一样的同志,认知非同种族的个体为‘陌生者。

 拥有这种想法的种族个体之间会互称‘家人‘兄弟姐妹‘朋友,会视自己和自己所有的同胞有相同亲缘关系,因此也延伸出一定的责任联系。

 最为独特的则是法则生物的亲缘关系认知。

 法则生物只占泛位面总人口的2%,已发现的法则种族种类却占泛位面总种族数目超过三成——还有大量的法则生物种类处于无学者可及,无自发报告,不可见的状态。

 (注:

 不知道法则生物存在的个体无法看到任何法则生物,这个特性导致法则生物的研究在“观察”这步就遇到了严重的障碍。

 意味着除了学者和见识丰富的个体外,民间无法为研究法则生物提供任何帮助,这也是各种法则生物研究进展常年处在停滞不前的原因之一。)

 学术界第一次公开披露法则生物亲缘关系研究的相关证据,是一套关于一整个法则生物家庭的长达二百三十年的跟踪调查资料。

 这个家庭在法则生物的研究中起了重要作用,如今被称为‘首要家庭。

 对应的细分研究自然被称为‘首要家庭研究。

 从‘首要家庭研究中,学者们才得一窥法则生物对亲缘关系的态度。

 和之前提出的诸多假想相悖的是,法则生物对亲缘关系的态度更接近于传统动物类性质的物质生物,而非能量生物的关系的更抽象版

第189章 ,/.[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