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旦评上。
有一名士子上台,双手奉上竹简:“东平刘侦,幸会杨公子,请评在下诗文。”
杨修负手而立,并没有接竹简,只是缓缓踱步:“阁下的诗文,在下尽读过,不敢欺瞒,便如实评价了。”
东平刘侦似有不悦:“在下平日并未将诗文编撰成册,居然入了杨公子的眼?”
只见杨修淡然一笑:“上至诗三百,汉古风!下至今日诸君之诗作,但出一首,在下便知一首!”
“不读天下之诗文,焉敢风评天下之君子?!”
“阁下的诗,思健功圆,清新刚建,然气过其文,雕润不足,二等!”话音一出,场下哗然。
“二等,怎么会是二等呢?”
“居然只是二等!”
“刘侦素有才名啊!”
·……
众人议论纷纷之际,来自东平的刘侦也道:“不知这评语有根据啊?”
面对质疑,杨修只是轻笑一声,便道:“阁下的长处想必自知,但若问及短处,阁下诗不出山水,赋不过风土。然,用语多取媚世俗。”
“所以,于当今世上,只能屈居二等...”
东平刘侦还是不甘心:“冒味请教杨公子,评我为二等,那么一等是谁,也好让在下有个学习效法的门径!”
“刘公子既然发问了,在下就多说几句。”杨修早就胸有成竹,只见他正色道:“当世第一等诗人,当属曹丞相与其子曹植!”
“丞相之诗词,古直雄迈,甚有悲凉之势!”
“气吞江海,睥睨天下!”
“而曹公子之诗,骨气奇高,词采华茂!
“璨溢古今,卓尔不群!”
“此二君之诗,如人伦之有周孔,鳞羽之有龙凤!!”
“若是曹丞相登堂,曹公子入室,则阁下与王璨诸君,可坐于廊庑之间矣!!”
好家伙,这一通马屁,真是天花乱坠的同时,让人听得热血沸腾。
真是吹出花来了!
杨修话音落下,余声却在场中久久回旋......
片刻之后,才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杨公子太厉害了!”
“杨公子学识,真是让人钦佩!”
“杨公子,你是最棒的!”
岸边无数富贵人家的少女,此刻怀春。
高台之上,荀令君神情复杂的看着杨修,轻声道:“先生以为此人如何?”
陈凡顿了顿,笑道:“过慧而不知收敛,只进不退...不出数年,此人必亡。”
荀??惶?嘶埃?毕履?弧
其实,他和陈凡的看法差不多。
只是没想到,陈凡居然断定杨修不出数年必亡!
岸边上,一人心生畏惧:“这个杨修,见识和辞藻都这么厉害,我都有点不敢上去了.….…”
礼官报号:“下一位!”
只见那人低头走了上去,对杨修拱手道:“在下河内司马孚,特来请杨公子风评指点。”
杨修意会,拱手会礼道:“原来是司马公子啊,幸会,幸会。”
司马孚,南孚的孚。
司八达之一.….
陈凡见到此人,略微来了精神,司马孚都来了,不知道司马懿会不会出现?
司马孚:“在下师从胡昭老师学经,写有经书六注一篇,还请杨公子点评!”
杨修接过司马孚递上来的竹简,只是略微翻看,就直言道:“阁下可知,你所注之《尚书》,其中有一章,是伪作。”
“很可惜,有一些功夫白费了。”
而后叹道:“回去重写一篇,再回来吧。”
司马孚貌似不解:“此话怎讲?”
杨修显得很无奈,耐心的说:“在去年,儒学大家郑玄宣布,《尚书》当中,咸有一德一章,是当时人伪作。”
司马孚虽然心知肚明,但还是不能接受:“这咸有一德作为《尚书》已久,岂能听一经之言,就全篇废黜呢?”
陈凡愣住。
也不知是不是巧合,自己上大学的时候进修的就是文学。
当时考古发掘出了更遥远的竹简,经过科学鉴定,确认之前流传于世的《咸有一德》正是伪作的。
而且,他当时出于学业要求,还认认真真的看了....
郑玄,是对的!
眼见司马孚还在纠缠,杨修彻底不耐烦了,质问道:“难道,郑玄错了?
此言一出,司马孚也彻底被镇住了,不敢再说其他。
“郑玄是对的。”陈凡坐在边上,低声说了一句。
此言让一旁的荀令君大为不解:“先生为何如此确定?”·
陈凡只道:“因为真正的《咸有一德》,我看过..…”
荀???新?蔷?铩
这麽多年以来,流传于世的《咸有一德》居然是伪作也就算了。
而陈凡居然看过真正的,这才是让他惊诧的地方。<
第75章 司马仲达[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