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一百三十章:创新决定发展[1/2页]

向阳年代 隔壁老六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关师傅找来的工人有五六个,都是食品厂退休的职工,而且都是有加工元宵和汤圆经验的熟手。
      去买馅料刘杰让刘欣跟着去了,他在家跟工人们磨米。
      刘杰把父亲的意思一说,徐帆赶紧催着刘杰,让他快点把企业文化简介,还有金旭给题的字拿来,得开始印包装物。
      刘杰忙出去给家里打了电话。
      刘源一听要赶元宵节,让徐帆现在就去家里找他,他写完企业简介就带她去找书法家金老。
      加工汤圆的水面子还好,元宵需要的却是干面。
      这一磨面车间里冒烟咕咚的,几乎待不了人。
      现在知青食品厂已经分工明确了。
      孙静带着原来的人管海兰江系列食品的生产和销售。
      而刘欣和关师傅则负责稻香居食品的生产。
      小小的知青食品厂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股东加上雇的服务员和工人,已经有十几个了,而且看样子人只能越来越多。
      孙静站在刘杰边上,看着粉尘弥漫的车间说道。
      “当家的,我看咱俩这屋很快就得腾出来了,元宵和汤圆生产很快,而且还有散状年糕啥的,那些东西都很占地方。
      不行你回家住,我先去刘欣姐家对付一个月,这么短时间租房子都不够折腾的。”
      刘杰一愣:“你为啥不跟我回家住啊?”
      孙静笑了笑:“你家就一张单人床,睡觉也不方便,再说婆媳老见面容易产生矛盾,我这天天拌菜弄一身辣椒油味儿,妈又爱干净,时间长该烦了。
      刘欣姐自己一个屋,炕也宽敞,我就跟她挤挤吧,那样你也放心。”
      刘杰无奈地点点头,他现在迫切想买个房子。
      不过现在厂子到处是花钱的地方,他哪有钱买房啊?
      按照关师傅说,吉春的元宵和汤圆就那么几家卖,市食品厂,福源楼,还有江北的龙川食品厂。
      剩下的小作坊也就是应节做点元宵,汤圆他们都不敢做,成本高怕卖不动。
      老关的意思是制作些彩色汤圆,比如紫薯的,大黄米的,黑芝麻的,不但馅料要好,而且汤圆也带颜色,那样看着就有食欲。
      所以老关和刘欣不仅要买馅料,还要买食用色素和香精。
      电磨磨米很快,不到中午上千斤的大米和糯米就磨完了。
      几个师傅开始往缸里泡糯米面,大米面儿都单装了起来。
      赵大姐出来喊了句:“刘总,咱还得进糯米啊,这点儿糯米根本不够卖的,凭咱知青副食店的名头,一个元宵节两千斤都不够卖。”
      刘杰连忙点头,出去给老金和王建国打电话了。
      他不但要拉糯米,还要拉黏苞米茬子和大黄米,准备中秋节的时候粘豆包和八宝饭也同时推出来。
      王建国一听刘杰要黏玉米和大黄米,满口答应,立刻安排人去收了。
      刘杰回来一看,食品加工间几个师傅都收拾完了,正坐那儿聊天呢。
      刘杰一过去几个师傅就站了起来。
      刘杰忙摆手:“大伙都歇着吧,你们来这上班,工资这块关师傅咋跟你们说的?”
      赵大姐是个大嗓门,说话就像喊一样。
    

第一百三十章:创新决定发展[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