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主席台上有专家,台下有一批德高望重的非遗工匠民间艺人,还有生活在我们这个新时代的年轻人,还有太有广泛的代表性了,所以我觉得今天提这个事最合适,最后大家再讨论它的可行性。”
“我今天的建议是将淮河柳编厂更名,从此以后不再叫厂,叫而是叫公司。新公司的名称叫长风柳木工艺品有限公司。”
这一大胆的提议立即遭来一片反对声。
首先,赵明亮就是第一个反对的人。
“我们祖辈生活在淮河边上,吃淮河水长大,还有淮河柳编厂当年曾经多么辉煌,不能说改就改了吧。”
范淮河听了,也是一脸的不高兴,在这哪里来,就想轻描淡写,对我多年来的功劳一笔勾销,忘记历史意味着什么,年轻人怎么说变就变得转眼就不认识了呢?
范长风的脸上也有些挂不住了,他觉得潘红柳做事情是不是有点冲动了,这么多的事,应该事先和自己说一声呀,合不合适在这个场合提出来,理应事前通气,也不至于造成如今的被动。
范长风向潘红柳投去了不解的目光。
潘红柳这次反倒没有再像刚才那般拘谨,她用力地干咳了两声,清了一下嗓子。
“我知道,我这个问题一提出来,大家肯定觉得十分荒唐。但我可以肯定地告诉大家,如果我把我的几点理由说出来,大家也一定会支持我的。”
潘红柳这次是充满无比的自信,她用手理了理自己额头的刘海,这是她自从上了大学后表现自己的一个习惯性动作,曾屡试不爽。
“第一,淮河柳编厂就像一个历史上的王朝,在计划经济时代里的集体经济中创造了它的辉煌。”
“但大家可曾想过,现在是什么时代了,是新时代了,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下一步在实施十四五规划中,还要进行乡村振兴。”
“而我们的淮河柳编厂还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它像一位落伍掉队的战士,在步履蹒跚,甚至说举步维艰都不为过。”
“而我国市场经济搞了那么多年,难道对它一点影响和冲击都没有么。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需要,也曾经有过一个时代的辉煌,我们总不能老活在过去吧,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活在过去的话,我们还能走到今天么?”
这一番话,的确引来在场人的深思,连范淮河也低下了高贵的头。
“我们是不能忘记和否定曾经辉煌的过去,但我们更应该面向当下,面向未来。”潘红柳继续肯定着范淮河曾经创造的辉煌。
“我们现在的未来就是要将黄岗柳编走出去,要走向哪里。可不是我们单纯的营销,而是要走向国际市场,走向发达的欧美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
“人家的资本市场搞了上百年,而我们也有二十多年了,资本的国际对接,逼着我们该改朝换代了。”
“我们看看淮河对面的梁氏兄弟集团,早我们十年前就已经成立了梁氏兄弟柳编工艺品集团有限公司了。”
“而我们呢,一直在徘徊在犹豫,固守着计划经济的那一套思维,而又想着搭上市场经济的顺风车,请问,那可能么?”
第42章 建议更名淮河柳编厂[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