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 要想走捷径,不如直接问度娘好了,百度上一搜,啥问题不都解决了?事实上不是这样的,如果真的那么容易,多少人早就成了千万亿万的超级大富豪了。
想到这里,连范长风也不好意思地笑了。
他挠了挠头,一脸的歉意。
“我的意思你现在先想想,这样,你先想想,我问问上官。”
转过脸来,范长风笑着对上官如坤说:“上官副总,你可有啥妙计,我们三个商量一下?”
范长风和潘红柳的对话,上官如坤已经明白了七、八分。
一个是工作上的急于求成,另一个是情绪满满,无处发泄。
不论是在部队还是在地方,上官如坤都清楚地知道,对任何事情都要看透别说透,即便说话也要说三分留七分,不可狂言妄语。
“范董事长,刚才听到你们说这个事,我还真的有点想法。只是即想即成的事,怕有些不周到。”
“没什么,现在是讨论阶段,什么都可以说,哪怕说错了都没有什么。”
有了范长风的这一句话,上官如坤的心里就放松了许多。
“刚才,范董事长提到在我们柳编产品上反映华夏传统故事的创意,这个我的举双手赞同。”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华夏的柳编一旦走出国门,代表着当然是我们华夏,别人要了解华夏怎么了解,只有了解了华夏文化,才能真正了解华夏的人民。”
范长风眨了眨眼睛,想笑差一点没有笑出来,心想上官你这不是在说废话么,你要是和李跃副县长在一个部队,肯定也要挨骂的。
但是上官如坤和李跃副县长还是有所不同的,一个是军事主管,一个是从事政治宣传思想工作,他们的思维和语言表达方式也是不尽相同的。
“我很赞同你这个观点,继续讲下去。”范长风尽量保持好自己良好的心态,不能用不屑的情绪影响到对方。
“据我所掌握的信息,目前光淮河两岸的华夏传统故事包括神话传说,有好几千条,华夏的神话传说上万也不止。所以,我们先从淮河两岸的民间传说故事入手,如何?”
“这个可以。”
“我觉得先到鹿城县文联找些资料,我听说他们最近编辑了一本叫《鹿城民间故事集》,此外我发现我们公司的图书馆里,还有《顺昌民间故事选》《江淮民间故事精选》等书。”
“我们请顺昌市文联系统有个民间文艺家协会,让他们的主要负责人来帮我们一起挑选一百个最经典的淮河民间故事,然后我们把这个故事标志性的图案做到柳编上,再配以文字说明,这不就完成了。”
“下一步潘总在设计柳编造型上,我建议也多向这些淮河民间故事靠拢,比如在器型上的改进,不能光做圆形的方形的或者椭圆的,我们能不能从圆中套圆去考虑,还有方中有圆,圆中有方,华夏人不是习惯天圆地方么。”
“这也只是我的一个初步的想法,具体怎么弄,还要等潘总的实际设计图形的方案出来,我们再一一认证,如何?”
第111章 破题[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