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间又拧起了一个大疙瘩。
“可是,我们的杞柳收割也不是一次性就完事的呀,我们每年都有收割任务,现在收割一亩玉米八十块的话,你知道收割一亩地杞柳的费用要比玉米多一些吧,因为玉米秆和麦秆直接就粉碎了,而我们的杞柳必须保持原样,这比粉碎要复杂多了,多加二十块钱,一百块应该是没问题的。”
“那么,为就来了。一亩地一百块的话,我们十亩地就一千,一百亩就一万元,那么一千亩、一万亩呢就是一百万元,我们是一万八千亩呀,老弟,就是一百八十多万元呢?”
“即便是今年柳条涨价,可我们这一百八十多万元就没有了。五年呢,九百多万元没了。所以我觉得还是买专业机械划算,哪怕买上十台同时作业都划算。不算政府的补贴,按四十万元一台买的话,还不到四百万呢?政府补贴和我们这一季的加油基本上能扯平了,也是算赚了个加油费。”
“如果有这种专业机械的话,估计也不会有那么贵,最多不会超过三十万元。”作为公司总经理,上官如坤对这方面的行情还是有所了解的。
“那你抓紧时间抓好落实。”
范长风当机立断。
“范董事长,昨天下午潘红柳就离开了我们公司,你没有和她谈谈,挽留一下么?”上官如坤心里多少有些不甘。
“和她谈好了,她要走,硬留下来了也没有什么意思,人各有志吧,这件事就让它过去吧,对了,从顺昌师大找的专业设计师情况如何?”
“一切都谈妥了,按你安排的年薪15万元,试用期三个月,试用期期间工资每月五千。”
“这就好,这样实习期的话能给五千,也能吸引人才留下来。这三个月主要是考察这个人的能力,我觉得你最好能多招几个人进来,这样他们之间才会有竞争,有竞争才会有压力,同台竞技,才会更多出人才。”
“设计这一块,是我们公司未来打造的重点科室,我们还有成立公司的人才中心,这里面就包括设计、编制、文字策划等各类人才的集中。”
“等把杞柳收割完成后,我想重点主要是抓科技创新这一块。结合上级的精神,我们要搞个人才中心或者叫科技创新实验室,搞柳编不能离开科技,科技含量越高的作品,我们的产品市场才能越做越大。”
“这一方面我也想了,我想在柳编方面要想取得成功,我们就应该借鉴葫芦烙画的创作方式,我们也可以在精美的柳编或者柳木产品上烙画,也可以在柳铜产品上,把我们顺昌有名的国家级非遗土氏刻铜的作品也能带上,还有柳陶结合的产品,把界首的彩陶刀马人也带上。”
范长风不自觉地想到哪里,说到哪里。
他仿佛进入了自己的另一个境界。
上官如坤听得入了神,他偷偷用手机录音了范长风的所有语言和想法。
第132章 杞柳喜获大丰收[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