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回不去了,这个家再也没有他的位置。
他开始厌恶父亲给的钱,他要自己混出头。
他的挥霍却给他带来了金钱连接的友谊,他知道不纯粹,可又如何,他不喜欢被怜悯,能被人利用说明有价值。
他送过报纸,定过牛奶,卖过南方香烟。
倒腾随身听,也拿墨水染过老花镜当墨镜卖给过学生。
没错,他最大的资源就是学校。
那些社会人做生意只能对着精明的大人,他可以对单纯的学生下手,市场更广阔。
这就是他还上学的原因。
可理想是丰满,现实是骨感,他最贵倒卖过学生之间流行的蝙蝠衫。
香港还没回归的年月,港台明星却相当盛行,四大天王,是时代标志,引无数年轻人追捧。
内陆刚刚开放,东北却很落后,不像沿海城市已经早早流行起了喇叭裤,他刚刚运了一批就销售一空。
上货的生意人大部分都是有门路的,那些人没有固定的工作,却是南北来回跑,忙碌而充实,是最早的生意人。
他父亲曾经就是一员。他不得不承认有时候想和一个人割断联系多不容易,只要你在人类社会生活,就不可能割断任何丝丝连连。
他觉得这是逃不出的宿命,连同自己都觉得厌恶了。
“小唐哥你知道我那钱是不想用的。”
“钱还分想用不想用,管他什么钱,是钱就没有不能花的,这批可是紧俏货,在南方多流行你又不是不知道,你那汉显可是托了多少人才有的?”
林远皱皱眉,“我真没这么多钱。”
“咱们也不是第一次合作了,一个八百,数字的,也就水货这个价。”
小唐拍着他的手,林远一愣,八百什么概念,虽然现在工资才三四百块钱,可一个汉显bb机就要近三千,那可是当时最奢侈的东西了。
就算数字传呼机也要一千五百多,还是要找不少熟人才能买到,这个在南方已经逐渐普遍化的东西,在北方可是紧俏货。
这东西只要放出来,不少人抢着,可以大赚一笔的机会,怎么偏偏给他了。
看出他的样子,小唐笑了,“不为别的,底价八百,你卖多少,我都抽一百块钱,你看咋样?”
林远算明白了,看是便宜,却狮子大开口,他给八百,估计就是加了价的,这东西虽然金贵,可水货大家都懂得,必然要便宜,给他八百是便宜,可要倒卖最多一千二百块钱,学生之间最多一千,还不是人人买的起的,他还要抽出一百,里外里自己费力赚的少。
可就算薄利,也不是谁都有机会,可货压钱,怪不得找他,林远心思活络现在也不免胆突。
小唐嘿嘿笑了几声,“要不然你在学校问问,卖出一个赚一个。”
“唐哥,还是不了,我那边穷学生没什么钱,耽误您发财。”
“咱们兄弟好说,不瞒你,这么大个便宜可不是我一个看台球厅的人能给你的。”他指着上面,“你吃的开,脑子转的快,有人欣赏的。”
林远咽了口口水,“哥您说笑了,我就是赚点小钱。”
小唐笑着岔开话题,问他学校里的趣闻。
最后指着那几个玩台球的黄毛,“那些人,最近也和你们学校的人打的火热。”
林远皱眉,就看几个穿校服的女生进来。
他此时也穿着校服,微微皱眉,本能脱了外套塞进书包里。这时候才摸到身上bb机不见了,打了声招呼就回头去找。
那几个女生都带着好奇的目光四处看着,只有为首的方芳老油条似的叫了一声黄哥。
打台球的一个男子就笑着,“过来玩啊,一会带你们去歌厅。”
几个女生显然没见过世面拖拖拉拉,方芳厌恶的扫了几眼女生们嘟囔着土包子,眼风扫过刚才出去的人,好奇的凑到收银台,“唐哥,那个是林远么?”
“你们学校的都认识他?”
“肯定的啊,可帅了。”
“哪帅啊,有我帅吗?”
小唐调笑,后者微抬下巴,眯起眼睛,“不是一个档次。”
小唐脸色一变但很快又笑着,指着那些打台球的,一块玩。
林远摸遍了兜里也不见传呼机,沿路走了回去也没找到,汉显传呼机,掉在地上怎么可能还找得到,他气急败坏的踹了一脚路边的树,此时天已经完全黑了,东北的天黑总是非常早,就像是长达半年的供暖让人感受不到春秋就过度到夏天。林远皱皱眉,又把校服穿上了。
掏书包时发现里面的数学书,在一堆新书里面显得格格不入,就算他不学习了,还是习惯天天背着,像是最后的安全感。连他自己都觉得矛盾。
索性坐到小摊子边叫了一碗炸酱面,等面的功夫翻出来看,数学书看着很陌生,他初中学习还不错,后来看到书就犯困,一开始是想让爸妈多关心,后来也就随波逐流。
肖童的书里密密麻麻都是笔记,林远笑了一声。
又不知道自己在笑什么。
面刚吃几口,就看到斜对面的租书店门口围着不少穿着校服的女生。林远这才抬头发现不知不觉沿着路又走回了学校,看时间正是下晚自习的时候。
这个租书店的老板很
第三章 传呼机[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