喇叭有没有意见。
不过现在打仗真的是太缺人手了,要是从金喇叭那里弄几个典韦、吕布、赵云、项羽这样的高手来,自己也不要这么辛苦东奔西跑,东征西战了。
每天就是喝喝酒、听听小曲,插……插花,其乐无穷。
正在西门庆走神之际,秦桧站了出来。
原来康王赵构场面讲完了,介绍了参会的嘉宾,介绍了当前的形势。
尤其说到开封府沦陷,皇上、太上皇以及皇室众人被俘这一段时。
赵构说得泪如雨下,简直是见者伤心,闻者流泪。
而说到为何赵构提前出城,来到应天府时。
赵构拿出了一封手书,正是皇上赵佶所写。
要赵构提前出城,召集各路人马速速赶赴京城勤王。
而且手书中,还特别提到,如果开封府万一要是被金国攻破,皇上遭遇不测的情形之下,则赵构则继承大统,让皇室后继有人。
这封手书经由蔡攸等人过目。
蔡攸拍着胸膛说这封手书是皇上赵佶所写,他是天子近臣,绝对错不了。
秦桧此时站了出来,“各位大人,国家蒙难,天子蒙羞。”
“今日大家在康王的号召下,齐聚于此,共商国事,乃上天有好生之德,让大宋免遭金贼之手,让百姓免遭屠戮,让华夏免遭亡族灭种之祸。”
“圣人有言,家不可一日无主,群龙不可一日无首,国不可一日无君。”
“今日请大家过来,这勤王大会第一要务,便是册立新君一事。”
秦桧顿了一下,环视四周,目光便落在了康王赵构身上。
“蔡大人,你是天子重臣,又是代表太师而来,你觉得呢?”
蔡攸站起身来,朝康王赵构行礼道,“康王仁义智孝,天资聪颖,宽以待人,又是皇室正统,理当继承大统。”
“而且皇上与太子都被金贼俘虏,除了康王,再无更合适的人选。”
“我认为,今日便请康王继位,登基为帝,号令天下,抵抗金国入侵。”
康王赵构一脸惶恐地说道,“不妥,不妥!”
“皇上、太上皇还健在,我便继位,实在不妥。”
蔡攸说道,“康王,你乃至孝至忠之人,至仁至义之人。”
“只是现如今国难当头,皇上与太上皇音讯全无。”
“如今天下群雄聚集于此,共商国事,如果没有皇帝,必定会四分五裂,到时候大厦将倾,便再也无力回天了。”
康王赵构似乎被蔡攸的一席话说动了,先沉吟不语。
这时陆续有人站出来,“对,要是没有皇帝,这仗就没法打了,康王乃正统皇室血脉,乃是继位的唯一人选。”
“我也同意康王登基,说句倚老卖老的话,当年康王出生之时,我便在开封府当差,那日霞光满天,龙凤呈祥,都说天降祥瑞。现在想想,这祥瑞便是天子,是康王啊!”
康王赵构朝那老者行了一礼,以示感谢。
其他人也在大声表态,有的支持,当然也有反对的声音。
“天子尚在,只是被金贼俘虏,我们应当想尽办法营救皇上,而不是另立新君。”
“对对对,天无二日,国无二君,现在还不是另立新君的时候。”
听到这些话,赵构的脸色有些阴沉,听到秦桧轻微的咳嗽声,便又恢复了常态。
这时,一个粗犷的声音响起,“西北玄天一朵云,乌鸦落进了凤凰群。”
西门庆一愣,好家伙,还来这一句,气势很足啊。
吴三桂也抬头看向对面,是一个满脸络腮胡子的大汉,正是刚才赵构介绍过的东北二张中的金角大王张志强。
张志强“腾”地站了起来说道,“满屋都是英雄汉,谁是君来谁是臣?”
“要我说,康王便是君,我们都是臣。”
“康王今日便登基为帝,谁要是不服,先吃我一刀。”
秦桧连忙说道,“张头领,切勿动气,这里都是自己人,可不能还没有打金贼,我们就自己伤了和气。”
张志强说道,“都什么时候了,还罗里吧嗦的。”
“皇帝没了,自然是新立皇帝。我支持康王当皇帝,谁不服的,来找我。”
西门庆感觉身后有动静,原来是典韦站在后面快忍不住了,要上前去打张志强。
西门庆连忙伸手制止典韦,轻声说道,“韦哥,还没到那个时候,先听听大家的意见。”
这个时候,胖乎乎的段誉站起来说道,“我大理乃大宋属国,向来一体,如今金国入侵,我们唇亡齿寒,只想共同御敌,杀退金贼,保家卫国。”
“大宋皇位继承一事,我乃大理太子,本不应该多嘴。只是目前大宋皇帝与太上皇、太子都被俘虏,实在没有人领头也不行。”
“我记得圣人说一句话,厚德载物,福禄在上;德不配位,必有灾殃。”
“又说,皇位,有德者居之。”
典韦听到段誉说的是文绉绉的话,便问向燕青,“小乙哥,这段誉说的是什么意思啊,德不得,劈不劈的,一脑子雾水?”
燕青笑道,“韦哥,你别急,段誉等下就要说清楚了。”
段誉接着说道,“既然要选皇帝,那便要选一位德才兼备的皇帝,能带领我们打败金国的皇帝。”
“这个人,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忠义王西门庆!”
第443章 康王赵构要当皇帝[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