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45章 六百里加急![1/2页]

大明:开局认朱元璋作爷爷! 反游猫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七三分?”
      “对啊,黄公子七,我三!”
      李景隆笑呵呵的说道。
      黄雄英看了一眼眼前白花花的银子,又看向李景隆,道:“曹国公,五五分账就可以了。”
      “诶,那怎么行?”
      李景隆笑道:“盐是公子制出来的,我只不过就是跑跑腿而已,能够分得三成,我都觉得很过意不去,要不我拿两成好了!”
      黄雄英笑了,道:
      “曹国公深明大义,实在是让草民不知道该说什么好,那就按曹国公的意思,七三分。”
      说实话,黄雄英实在是没有想到,李景隆对自己竟这般放低姿态。
      懂事得让他都不得不有些好感了。
      难怪后来朱允?烧饷聪不端?耍?巳说男惺滤祷埃?肥等萌撕苁娣?
      看见黄雄英答应,李景隆这才笑呵呵的坐了下来:“黄公子,盐运司那边今早又派人过来催盐了,你看我们是不是该扩大生产了?”
      黄雄英点了点头:“我正有此意。”
      “要不这样,曹国公,你去帮忙物色一个场地,我们就开始大规模的生产精盐!”
      “不用那么麻烦!”
      李景隆大手一挥,道:“我家里的地方多得去了,回去我就让人整理出一个场地里,场地一定,咱们就抓紧时间生产,这每一粒盐呐,可都是银子啊!”
      李景隆说着眼中发光。
      黄雄英看得出来,李景隆是爱财之人,竟舍得与自己三七分成,这份眼光和胸襟还是不错的。
      怎么打起仗来就成废物点心了呢?
      “好,那就有劳曹国公了!”黄雄英笑道。
      “哪里哪里,能跟着黄公子赚钱,是我李景隆的荣幸!”李景隆笑呵呵的回道。
      黄雄英微笑的看着李景隆,道:“想不想赚大钱?”
      “想!”
      李景隆毫不犹豫的点头。
      黄雄英微微眯起眼睛,问道:“你可听说过淮安府?”
      “当然知道了!”
      李景隆毫不迟疑的回道:“明祖陵就在那儿,我怎么会不知道!”
      “哦——”
      黄雄英点了点头,他倒是把这茬给忘了,朱元璋一统天下建立明朝后,于洪武十九年在淮安洪泽湖西岸建祖陵,追封并重葬其祖父朱初一、曾祖朱四九和高祖朱百六三代帝后。
      “你问淮安府干什么?”
      李景隆一脸疑惑。
      黄雄英道:“淮安府朱桥镇那里又块地,我想让你帮我拿下来。”
      “地?”
      李景隆更加疑惑了:“去那么远拿块地做什么?”
      说到这里,李景隆就不由得想起黄雄英之前想发设法从周骥那里拿下的方山,方山虽然鸟不拉屎,但好歹也靠近京师,多多少少也有点用。
      现在却跑到淮安府去,还朱桥镇,从京师到那里少说也有四百里,去那儿那块地,不纯粹是有钱没地花吗?
      看着一脸不解的李景隆,黄雄英笑道:“那地里可有好东西呢!”
      “什么好东西?”
      李景隆越听越迷糊了,这黄雄英在京师呆着,怎么就知道四百里外的地里有好东西了?而且是什么好东西,值得跑四百里?
      黄雄英笑笑,道:“去了你就知道了!”
      事实上,黄雄英说的淮安府,后世隶属于江苏省,那里拥有着全世界最大的盐矿。
      而这个盐矿的中心就位于朱桥镇。
      根据后世科学家们的探测,那里的盐矿储量高达两千五百亿吨,这就算是放在后世,也都是了不得的资源。
      矿盐,几乎可以说是这么多类盐当中历史最短的,一直到清朝中期才被开发出来。
      而且矿盐这种东西,纯度好,杂质少,品质甚至更在海盐之上。
      看着黄雄英高深莫测的样子,李景隆也就不再多问,道:“什么时候去,黄公子派人通知我一声便是!”
      “黄公子若没有其他事,那我就先回去让人捣腾好制盐的场地。”
      黄雄英点了点头:“曹国公慢走!”
      “告辞!”
      李景隆起身告辞。
      “等等。”
      黄雄英叫住了李景隆,道:“制盐的场地一定要大,越大越好!”
      李景隆一怔,随后点头道:“明白!”
      ……
      接下来的日子,黄雄英把酒这一块交给了郭氏兄弟。
      两样东西都交出去了,黄雄英也落得清闲,直接跑到聚宝山那儿的庄子住下了。
      在城里住久了,到城郊住上几天,真蛮舒服的。
      不过黄雄英可不闲着。
      他要让老爷子看看,他真是一把种田的好手!
      黄雄英寻思着,自己要做点不一样的东西出来,毕竟自己来自后世,种种瓜果蔬菜也没什么稀奇的,他要整点不一样的东西出来。
      其实小冰河时期从元末就已经开始,到了大明朝中后期达到巅峰。
      在大自然的伟力面前,这个时期人们的能力真的是微乎其微,犹如蝼蚁一般!
      所以黄雄英还是想要尝试着去改变一些东西。
      所以,他让老徐在当地找了好些个村民过来,他想要造一个玻璃大棚。
      天气寒冷,除了御寒以外,还需要有东西吃。
      如今黄雄英手上可没有什么神奇的种子,若是他有,他早就交出去了。
      所以他只能想着,如果玻璃大棚在小冰河时期变得更加严重之前,能推广出去,或许能起到一些作用。
      想到这里的黄雄英也不再犹豫,说干就干。
      第一件事情,就是烧玻璃!
      玻璃在这个时期的西方已经出现,但依旧没有完全成熟,大块玻璃的工艺还没有出现。
      偶尔有少量的玻璃制品流入大明,但那都是稀罕物。
      况且朱元璋明令禁海,片板不能入水,所以就更加稀少,几乎可以说是绝迹了。
      不过华夏也有华夏的玻璃,不过那叫琉璃。
      琉璃是珍贵的装饰品,人们又叫它五色石,状若玻璃,但是工艺又不一样,制作的工艺始终掌握在皇家的手里,民间很难得到,所以这个时候的人们把琉璃甚至看成比玉器还要珍贵。
      老徐找来人,黄雄英便开干……
      他并不着急,因为玻璃大棚要到冬天才派上用场,现在才是六月份,有足够的时间给他去倒腾。
      这些天,老爷子倒是没有过来找他。
      黄雄英估摸着老爷子兴许是家里的事太多了,没有时间过来找他。
      这些天,应天府都是阴雨连绵。
      今年的雨水似乎下过了头,整个应天府都是阴沉沉的,仿佛有什么大事要发生一般。
      不过现在的黄雄英也管不了那么多……
      几天的功夫,黄雄英就烧出了第一件玻璃制品。
      很简单,只是一个拳头大小的玻璃球。
      不过这个晶莹剔透的玻璃球,莹如水,坚如玉,已经让老徐还有一众村民惊叹连连,他们眼中的神物,竟然用一些沙子烧烧就烧出来了。
      简直是不可思议!
      就在这天下午,一辆马车停在了庄子门前,老爷子来了。
      还没进入院子,就能听到院子里的喧闹声。
      “嘿,这臭小子又在搞什么名堂?”
      朱元璋不自觉间,脸上的皱纹都化开了,每次去见他大孙,就是他最放松的时候,而且每一次,他大孙都能给他惊喜,这是他很期待的。
      这些天,他确实是事务繁忙。
      好不容易抽出点时间,朱元璋就过来了。
      心中带着几分期待,朱元璋带着蒋?就走进了庄子,一进庄子

第45章 六百里加急![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