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39章 调整6横调入山[2/2页]

三线情怀 于老三333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了,他的东西还未装完,司机很不高兴说:“你家人多物少,怎么这么费劲?”
      听到司机的话,他坐不住了,站了起来,喊他的孩子抓紧,骂他的孩子别偷懒。
      车装完了,司机让赵小芬抱着任玉英坐在驾驶室,包尔富嘴上没说什么,心里非常不满。
      这段时间,三线来了很多人,沟里很热闹。
      不知是谁写的歪诗贴在厕所的墙上,
      歪诗写:
      春风春雨暗,
      绿草绿春天。
      战备来三线,
      红旗遍九川。
      好人三线聚,
      孬种四山攀。
      沟壑八叉远,
      寻山绿水蓝。
      第二天,不知何人又写了一首:
      祖国召唤来三线,
      战士携家越九山。
      八百保东英勇汉,
      三千子弟壮观缘。
      反修防美红旗摆,
      旗帜鲜明板报前。
      横调八仙无蔓衍,
      压儿山下祝平安。
      诗贴出来了,有人说写的好,有人说是骂人的诗,骂的是横调人员是孬种。
      横调人员不高兴了,找领导,领导说这诗是中性的,再没说什么。
      事情虽过去了,但部分同志心中已经产生了隔阂。
      为了落实军品非标设备生产及三线发展需要,计划科从生产角度,提出了未来三年基建、设备、固定资金、流动资金需求计划。
      谢云旺与江志华带着计划来到部里,经过几次沟通,计划得到部里的批准。
      计划批准了,基建有了项目、招工有了指标。
      但指标少,待业多,无法解决全部问题。
      政工、生产部门从组织机构的完善与生产实际需要出发,决定申请成立集体办及家属办。
      又一拨人带着公章来到部里,一个单位一个单位的拜,申请改了又改,终于批复文件下来了。
      文件敲定:
      每户非农户口职工子女招工一至二名,家属、子弟非农户口人员可入集体办。
      农村户口家属、子女、子弟可入家属办。
      任家博、赵小芬进了集体办,他俩非常高兴,各种供应本都有了。
      参加工作第一天,一家人吃点好的,一盘花生米,一盘白菜炒土豆,任家义喝了点酒。
      任家吃饭时,包家打了起来,老大老三是儿子,老二是姑娘,包家让姑娘入了集体办,两个儿子入了国营。
      姑娘破口大骂,将包家老几辈抖了不知多少遍。
      赵小芬想过去劝一劝,任家义喝着酒,眼睛一瞪,把她吓了回来。
      通过这一仗,邻里乡亲知道了这家人,也知道了这个子不高嗓门却不小的姑娘。
      周山每天上山割草,青草吃不了的嗮干堆起,家里的草堆很大很高,小羊断奶了,大羊的奶水还有许多。
      每天挤的奶随便喝,喝不了就熬了做奶酪。
      奶酪很香,周山喜欢吃,每天都会偷偷揣十几片,出去玩时,偷偷分给伙伴们。
      爸爸的胃病全好了,家里人体重也增加了。
      周家人的变化,沟里人看到了。
      大家夸羊奶时,也动了养羊的念头。
      批林陈运动时,政工部门也对小资产阶级思想进行了批判,但批判解决不了大家的胃口。
      不久,有人联系买羊。
      经过协商,一个多月的小羊卖了25元。
      又过了一段时间,两个月的小羊卖了27元。
      妈妈接过钱的那一刻,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笑声脱口而出。
      她心里头,小资产阶级的念头或许就等同于对财富的渴望,所以她对这70元的投资,打从心底认可,觉得这钱花得太值了。
      爸爸在一旁搭话,寻思着,要是手头宽裕了,不如再养头猪。
      这样一来,过年的时候,家里的肉就不用愁了,一大家子能热热闹闹吃顿丰盛的年夜饭
      。

第39章 调整6横调入山[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