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老方丈忙用僧袍接住,不一会儿,米便不流了,再看佛爷的肚脐孔,依旧是实心的。掂了掂手中的米,正好够老方丈一天的饭。
老方丈忙跪下磕头,感谢佛爷的馈赠。
一连几天都是如此,只要米够老方丈一天的量,便不再有米粒出来。
某天,老方丈照例去接米时,肚脐孔中竟然流出三个人的米来。老方丈有些疑惑,不知为何今天超了量。
没过多久,一对逃荒的父子便来到寺中求助。老方丈一看,顿时明白了。直呼佛祖显灵。
越来越多的饥民闻讯赶来寺中,而无论当天来多少人,佛肚里总是能流出够所有人吃饱的米来。
饥民们吃饱了,便动手帮忙建造寺院。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本寺才有了今天的规模。
因着弥勒佛肚脐中流出的大米养活了大家,老方丈便将此寺命名为:大米山寺。而这座无名的山,也因寺而得名大米山。
饥荒过后,有的人回故土去了,有的人则留了下来,拜老方丈为师,皈依佛门。
老方丈一人守着弥勒佛像的秘密,直到坐化之前,才将其告知新一代方丈,并嘱托其若非必要,不得前去求米。
几代传承下来,这佛宝便传到了老衲手中。”
恩孜讲完,惠功跟丁僧都愣住了,没想到眼前的这尊石像竟然就是传说中的佛宝。
“那这佛宝又是如何被毁的?”丁僧急迫道。
“哎,说来这佛宝被毁,老衲有很大的责任。”恩孜叹了口气继续道。
“老衲出家以前,本是大米山附近的村民,家中只有老父亲和一个弟弟。
老父亲去世之前,将我兄弟二人叫至床前道:‘老汉一生可谓茅房里抽烟——勤扒苦挣,虽称不上富裕,但也垦得良田十余亩、攒得白银五十余两。我要去见你们的母亲了,你们且记住,地里埋着数不清的财宝,要好好珍惜。
父亲交待完遗言,便合上双眼,咽了气。
我兄弟二人将父亲安葬以后,弟弟便拿着锄头,整日在地里挖掘,找寻财宝。挖了几天,一无所获。弟弟便找到我,跟我商量分家的事。
弟弟提出:五十余两白银归他,十余亩地归我。我没有什么意见,便按着弟弟所说,继承了父亲留下的地,而弟弟则是拿走了五十余两白银。
弟弟带着银子离开了,说是去做买卖。哪知不到两年,弟弟便被人捆着来到了我面前。弟弟一见我,忙喊哥哥救命。
我一问,才知道绑弟弟的人是赌场的。只因弟弟欠了人家一百两银子的赌资,这才被人绑到了我面前。
我又气又恨,但也没有办法,毕竟是自己亲弟弟。长兄如父,父母都不在了,我必须管他。
于是在弟弟发誓痛改前非以后,我用大部分地契加上一年多来的积蓄,换来了弟弟的一条命。然后将剩下的地也交给他以后,我便外出给人做工谋生。
机缘巧合之下,来到了本寺。看见佛像的第一眼,老衲便感受到了佛祖的慈悲和威严,于是便在本寺出了家。
前任方丈见老衲勤奋好学、朴实善良,便在圆寂之际,将衣钵传与老衲。
老衲担任方丈,本欲将本寺发扬光大,却怎么也没想到,竟然给本寺带来了一场灾难。”
第53章 佛宝之谜(上)[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