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二百四十三章 紧张的“王琴”[1/2页]

从一万块钱开始的文娱 扑街预定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韩升其实还算那种蛮典型的,脑子里吐槽是一回事,实际上做的时候又是另一回事的人。所以当天到点的时候,就看见我们的韩大制片人并没有飞走,而是准时出现在了开机仪式现场。
      本片最大亮点来了。
      这部包含宣发在内,投资都才几千万的电影,呼朋引客也就只能靠制片本片了。
      “我们制片人韩升,对我们《沐浴之王》这个项目,是高度重视。”
      都不用主持人,易晓星就在台上各种发言:“大的我就不说了,毕竟大家也知道我们制片人在业内也是出了名的爱岗敬业,做什么都很OK的那种,业内有口皆碑的认可啊。
      我们就说小的,前两天因为我的原因,我们后厨出现了一些小问题,制片人都有关心到。
      所以朋友们完全不需要担心这部片子有问题,只需要期待吧,等着我们成片出炉的那一天吧!”
      他这一番话下来,洋洋洒洒。
      台下的记者很多也都是老油条了,听了这个还都被忽悠的一愣一愣的。
      毕竟他们也都知道韩升的性格,如果是胡说,对方肯定不高兴。
      可是韩升脸上没有这种表情...
      嗨,韩升哪里是没有,只是觉得也是不愧他这些年都能拉到投资,拍摄电影。这事情确实是这样不假,但是经过易晓星的一番美化加工,放在特定的条件下,就真有那味了。
      这可以算是说话的艺术么?
      不知道。
      反正韩升作为制片,又不可能反驳他,也就是顺着说几句:“确实《沐浴之王》是我们公司内部关注度很高的影片,这次也是有我们的艺人彭昱畅和请到了乔杉老师主演,相信能促成一次愉快的合作。”
      “愉快,愉快,当然愉快。”
      易晓星顺杆子往上爬:“希望这次我们合作能创造出更好的电影,获得更高的票房,我觉得下一个三四十亿的电影就在这里诞生也说不定。”
      额,这次没人跟着他接了。
      真要有这个潜力,韩升会是当个制片人,不是自己演么?
      所以大会现场一片安静,好在易晓星无所谓这些优点尴尬地状况。他不是傻,更不是贪心不足,看不清自己这部片子的定位:
      喜剧,虽然上限很高,但是这题材也必须受众尽量广大。
      得聊点什么亲情啊,友情啊,爱情的喜剧,这样的片子,往往才会有一点机会大卖。
      而你这个讲的是搓澡的喜剧。
      易晓星采访都说过,搓澡对于北方人来说,就像吃饭、喝水一样日常,但对于南方人来说就非常羞涩,比如别人已经准备好了才开始脱衣服,伴随着这个洗澡的搓澡项目也有很多值得考究的地方。
      所以其实受众未必那么广,几乎难以实现。
      记者们自然觉得他傻。
      他这时候吹出来这个牛皮,无非就是为了吸引记者们回去各种报道:
      就跟有人站在操场上喊,快看我啊,我是XXX,我是傻X。那第二天,XXX这个名字一定响彻学校每一个年级每一个班。
      易晓星现在就在做类似这样的事情。
      可惜,这一招如果是第一次用的时候很管用,第二次,第三次...现在影视圈是一群人站在操场中央,举着自己电影的名字乱喊,也就效果一般吧。
      总之,发布会效果正常,各项准备工作也没什么大毛病。韩升这也就没待多久,起身前往了《你好李焕英》剧组。
      ...
      11月4日,晴。
      《李焕英》开机的地方选在襄阳,主要是这边取景各种印刷厂,机械厂,化工厂。
      其中比如化工厂,那是如今实打实的还在工作上班,取景的时候,都尽量要周末或者节假日的时候才可以进行拍摄。
      再比如603印刷厂在当地,那也是相当有名。
      根据资料记载,1965年,国家加快三线建设,六零三厂落户岘山脚下,至上世纪80年代末一直是国内图书印刷、出版、发行行业的翘楚。
      但后续嘛,和很多国企当时的状况一样,体制僵化、设备落后、人才流失。最后再在市场经济冲击下“603”,一路衰败,跌入谷底。
      说起来,也就是前年吧。
      六零三厂改制为文化创意产业园,去年完成基础设施更新并启动招商,据说有50多家公司入驻。
      这才也让来选景的剧组看上了这里,选择作为拍摄的主要根据地:衰败的很早,大概90年代前后就衰落了,所以很多还保留着比较早期的模样。
      正好适合来拍摄。
      “你看看,这里的好些房子,其实都不用改外观就能用。”
      园内,拍摄已经进入正轨,贾玲一如既往地汇报进度,顺便感叹:“倒是那边的道具布置过的景,老是出现些新问题。”
      “什么问题?”
      道具也是韩升那边的人,他自然要关心。
      “别的还好,人也挺尽心的,随叫随到,素质也很不错...”
      贾玲呢,也是很懂人情世故,知道说问题之前得先夸一夸,然后再提出正题:“就是在准备各种场景的时候,有好几次都出现不应该现在出现的东西,或者出现在的地方不合时宜。”
      韩升立马点头。
      确实,这还真不是个小问题。
      毕竟他是拍古装电视剧出身的,深知这种不合时宜的东西出现在片场,导演会有多无语,甚至当场发火的都有。
      比如他们当年拍《仙剑》的时候,问题最多。
      什么屋子里拍戏,结果墙角有一个插座。
      什么外景拍戏,拍着拍着发现不远处,居然有个矿泉水瓶子在那边。
      这些都还算人为,可以改变的那种,最蛋疼的是什么拍远景,结果那边有个电视塔——那就只能靠后期给P掉了。
      这种初级的穿帮细节,韩升自然知道,如果道具出这种问题还挺蛋疼的。
      贾玲见他点头,也就继续道:“比如说钢笔。”
      “钢笔?那时候应该有了吧。”
      韩升顺着话头,配合着思考道:“难道是牌子不对么,那时候流行的牌子不是片场摆的那个?或者片场的牌子,在那时候还没出现?”
      “不是不是,是太多了。”
      贾玲摆摆手:“那时候钢笔,多精贵啊,正常的家里可不是随便就有的。”
      “结果桌面上的笔筒里,随便就好几支钢笔就那么放着,有点不太符合常理了。”
      确实,听说当年钢笔还是走亲访友,送人礼物的时候挺高级的一个东西。韩升小时候,还知道一个牌子叫英雄牌的,比正常钢笔略贵。
      但也就是略贵,没有很特别,包括后来更是用签字笔替代了钢笔。
      不过当年嘛,没有签字笔那个东西。
      钢笔确实应该挺难得。
      韩升点点,笑道:“确实是个问题,我们道具还是太年轻了,80后,比你还小两岁,估计对这些了解没那么深刻,功课做得不足。
      这样吧,我再去借个老道具给你,让他给你把把关。”
      “额,不用那么麻烦吧?”
      贾玲吓了一跳:“其实人家也做得不差,就是注意点细节...”
      她本来也就是那么一说,希望韩升能够敲打敲打对方,毕竟人家干活的多数时候还是很让贾玲觉着满意的。
      可别因为自己这

第二百四十三章 紧张的“王琴”[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