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婆婆,遇到了不少人,唯独这个老婆婆和她们打招呼。
周宁向来知道,街坊邻居处的好,以后有什么难处,也能有个寻处。
可,她不这么认为,独来独往,自己强大才是最重要的,她的路一直以来都是自己走出来的,也一直以利益当先。
“你们可是新住进村西头的宋家?”吴阿婆头发花白,牙齿也落了几颗,说话有些不清楚,她背着背篓,拄着拐杖,站在了周宁的面前,在等待着她的回答。
“是的,”周宁回答,“您有什么事吗?”
吴阿婆笑了笑,“也没什么事,就是看到生面孔,问问。”
“我家就住在你家前面一点,院子里有棵石榴树的那家,”吴阿婆转身,抬手指向了那个方向,“要是有什么事需要帮忙的,可以来找我。”
“好,我若是有什么事,会去找您帮忙的。”周宁也是客气一笑。
吴阿婆点点头,“好啊。”
两人又唠了几句,吴阿婆今年六十三岁,家中就她一人,有个小女儿,嫁到了镇上,后来不知什么缘故,再没回来过。
吴阿婆一人孤苦无依,独自居住,就靠一亩三分地活着,闲暇时,还会去给人缝补衣裳,她衣服做的好,找她的人也多。
周宁这也才回忆到,原主林叁叁四十五岁,在家中排行老三,上面还有两个哥哥。
年幼时嘉岚国有过一次大饥荒,兵荒马乱的,一家人四处逃难。
这一走散,就是三十多年,她孤身在外,最后到了大善村,没有彩礼和嫁妆,就嫁给了无父无母,有个兄长的宋慎言。
宋慎言与哥嫂关系不和,在成婚后,就搬离了哥嫂家,自力更生,糖糕的法子也还是林叁叁琢磨出来的。
宋慎言的大哥大嫂,在得知他们卖糖糕发家后,来闹了几次,都叫林叁叁给打出去了。
这也难怪,林叁叁对女儿高兴不起来。
她大致也猜到了和家人走散的原由,也只因为她是个女子。
在大儿媳进门后,还是个从青楼来的,长得花容月貌不假,嗓音也是如黄鹂那般悦耳,可就是喜欢不起来,百般刁难。
当时,还为了五两银子发气,大儿子的几句好话就让她也没再追究。
二儿媳进门还算好点,给了个好脸色。
周宁摇摇头,心中发闷,心是年轻的,精神是年轻的,这身子则是快要年过半百,就算她有心,实力也是不允许的。
婆婆和儿媳的渊源,她怕是还得再接触一些日子。
邢是双见婆婆一路无话,自是不敢多问,规规矩矩地跟在她身侧。
兴昌镇的东街则就热闹了。
宋多恩和宋小微兄妹二人坐牛车到了兴昌镇,宋多恩先前是个小混子,兴昌镇来过几回,熟门熟路,很快就找到了东街的集市,这会儿大多数人都刚摆上摊子,在那吆喝着。
兴昌镇富庶,物资也很丰富,来赶早集的人很多,熙熙攘攘的,大多的妇人都带了孩童,叽叽喳喳的吵闹着。
要吃这个,要吃那个的。
有了第一次,则有了第二次。
宋小微不再拘束,站到了宋多恩的身旁,低声说了一句,“二哥,兴昌镇的人好多呀!而且他们这里也比永兴镇好看。”
“是啊,”宋多恩也被这景象震慑到,才许久不来啊,这里就那么繁华。
第15章 养兔子[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