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一百四十八章 振兴之会[2/2页]

大唐火力全开讨债李世民 坏血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会宣布些什么政策。
      这些政策,会对他们造成什么影响。
      附近的一些乡绅,都赶来捧场。今天的人数,远远胜过韶州。
      李寿来到台前,没有先立威:
      “大家可能已知道,朝廷要重建码头,还要在码头那边建一个海市。海市的大小没有固定,任何人,都可以去海市那边建房建铺。但要依从那边的吩咐,在规定的区域、参预街道的建设。大家有任何问题,皆可提出来。”
      海市的事情,经过商家宣传,已为不少人知道。一个老头有些担心:
      “建房倒花不了多少银子,如此一来,肯定有不少人去建。来我们这里的海商并不多,那里又偏僻,到时候有人去那里买卖吗?”
      大家都有此担心,到时候卖家比买家更多。李寿笑道:
      “广州这边,条件不比登州差,客源你们不用担心。我决定在广州对外售卖酒精、药丸。凡在这里买卖的人,享受减少商税等优惠。沿海之地,再建几个码头供海商停靠。总之会尽一切力量,吸引各地的海商前来。”
      李寿来的时候,已对李世民说过。他在这里只要不谋反,朝廷不能干预。
      李世民也是想让李寿来这里,试验他的改革,没有拒绝他的提议。
      这些想法得到众人认可,李寿说出第二件大事:
      “我管辖的七州之地,官府会做出一些统计。比如哪里适合养殖、种植、加工糖、药材、捕鱼等等。我们会鼓励各地做一个产业,比如一个村,所做的产业,归这个村中的人所有。我们提供技术、销路、甚至资金等支持。将我们的东西,卖到全天下。”
      李寿来广州以前,就开始想这些东西。能做的东西太多,不愁发展不起来。
      受李寿的影响,大家渐渐活跃。一个壮年男说:
      “能捕鱼的地方倒不少,我们那里,捕的鱼太多,一斤鱼换一斤粮食都不容易。就算海商再多,他们还能来这里买我们的鱼?”
      这时候海里的货,远比后世更多,李寿已做过一些了解:
      “渔村也可以搞产业,比如加工成鱼干、腌鱼等等。那些东西能存放好久,只要大家加工好,朝廷也可以给大家全买下。前线的士兵,要是每顿有腌鱼吃,不知会多高兴。”
      李寿为大家想的不少,他拿来一床被子。
      “里面缝制的是鹅毛,也可以填鸭毛进去,比布暖和太多。大家就算养鸭养鹅,那些绒毛加工好,也是宝贝。一些水果加工后,能存放很长时间。大家不会不要紧,我会将这些知识,全部教给大家。”
      终于有人动容了,看台下面一个中年男激动跪下:
      “殿下一心为我们,我们一定听从殿下吩咐。”
      这次大会非常成功,台下有不少人跪下。李寿在这几州的声望,有一个坐火箭式的提升。
      在台上的赵连国和赵纪元互望一眼,眼里尽是担忧之色。
      “大家回去后,各村寨,尽快将自己地方适合做的产业,告诉官府。官府统计起来后,三个月之内,一定要建好。大户想自己搞的,我们也支持,但不得享受资金等优惠政策。”
      李寿见大家如此给面子,给大家一个天大的人情。
      一大群官兵,押来八百多人。
      “费传赏……”
      一些人已开喊,李寿指着押来的众人:
      “这里的人,有大半犯了谋反之罪。有些是他们的家属,理应处斩。看在大家的面上,我只斩三十七人。这三十七人不止谋反,奸淫掳掠都没少干,实在罪无可恕。剩下的人,全押到码头去搞建设。”
      很少有人想杀太多人。抓这么多人,只斩三十七人,大家对李寿的满意,又多了一分。
      李寿最后宣布一事:“所有犯过事的人,都可到官府自首。只要没犯谋反、奸淫掳掠、谋财害命之罪的,都可免死,只需在家乡做事,将功折罪。”

第一百四十八章 振兴之会[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