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两百零四章 法的枷锁[2/2页]

大唐火力全开讨债李世民 坏血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sp;“照你们这样说,金银铜钱这些不更是脏物?大家都需要的东西,哪能如此去想?钱票是有价值的东西,画上能代表我大唐的人有何不可?让大家都知道,哪些人能代表我大唐。”
      柳风铃想了想说:“画其它人倒没什么,要是画父皇?一些恶毒之人,一定会说我们别有用心,诅咒父皇。”
      李寿原本并不需要大家画李世民上去,他想到一事。
      李泰那边一定也在设计,要是在纸票上打败对方,能为他们的钱庄加成不少。
      “天下百姓,皆忠于父皇。但认识他的人又有多少?只有让大家认识父皇,知道为谁效忠,才能让大家更忠君爱国。”
      ……
      翟英说得不错,李寿为天下工商平了反,来广州为他排场的人,多得令李泰眼红。
      广州军营,最大的操场上,摆了两三千条凳子。
      这些人不全是大唐商人,一些海外商人也来了。
      因为桌子不够,每排凳子前方,搭了一排长长的木板。上面暂时只有茶,厨房在为大家蒸包子。
      李寿自己也没想到,会来这么多的人。
      他们和一些被邀请的商人,坐在点将台上。人到差不多时,他来到台前。一番废话完,进入主题:
      “成立钱庄,有三个重要的问题:一是赚钱,在我们那里,可足额兑换钱票,但换银时,只能兑换九成七。也就是一百两钱票,只能兑换九十七两银。所有分红,均按投资多少而论。”
      这些接到通知的人,多少都知道一些钱庄的事,来这里更是天天谈论,想得也很多。
      一个老头说:“殿下我们信得过,但有些事我们还不知道,想问清楚。以后天下普及钱票,没人兑换金银,这部分收入岂不是没了?要是免费以旧换新,我们还得出纸张印刷的成本?”
      “这就是第二个赚钱的事项、借贷。现在民间也有借贷,太不规范,有些演变成骗局套路,害了不少人。我们的借贷不同,借十两银子,每个月只增加两钱银子的利。预期一年还不上,告官,拍卖其抵押之物,但并非一视同仁。”
      最后李寿补充的事,大家都不知道:
      “以后借贷的对象,多来自百姓。百姓春耕秋收,以房物田地抵押。如果因天灾人祸,致无法还上,可无息延长一年。第二年又开始算利,要是三年仍还不上,拍卖其抵押之物。”
      还好李寿的威望高,他这份善心,许多商家并不赞同,只是没出言反对。
      “第二是管理,我们选取投资最多的五十个商家,共同管理钱庄。在他们中选取一个会长,三个副会长、二十个管事。会长每任三年,最多不能超过两任。银库的钥匙制作四把,由四个会长代为保管。”
      这个提议,不少人点头附合。
      银库这些安排简单,到时大家各派一人去守,谁也搞不到鬼。
      会长最多连任六年,专权的机会基本被打消,李寿说出第三件大事。
      “我们印币,视其银库库存,最多印超过银库两成。钱票按税票的设计,分正反两面。有一百两、五十两、二十两、十两、五两、二两、一两、五钱、二钱、一钱等面值。每个面值有两块印板,我们管背面块,正面的块交给朝廷。”
      全呆住,包括上面的贵宾。
      李寿昨天才接到李泰那边的消息,这事,他昨天晚上才想到。
      不解的人非常多,沈方舟问出大家的心声:
      “殿下为何将我们的印板,交给朝廷?以后岂不是要由朝廷来管我们的钱票?”
      “不是朝廷管我们钱票,是我们要接受朝廷的监督。”李寿解释:
      “我会上奏朝廷,成立一个专门监管钱庄的司衙。以后大家都可以创建钱庄,但有一点,必须接受朝廷的监管。”
      大家再次被李寿震呆,有些人想过搞钱庄,就怕朝廷不准。
      现在李寿说可以开放?这虽是大家的福音,李寿相当于搬石头砸自己的脚。
      “殿下,要是我们建钱庄,朝廷监管我们什么?”
      李寿并不后悔这个决定,古代的银票最终都以失败告终,最主要是缺少监管:
      “钱庄是独立于朝廷之外的私营组织,但必须得接受朝廷监管。否则遇到一些无良的钱庄商家,会让许多百姓蒙受损失。首先任何钱庄,都要有资质,比如要有多少底金。朝廷会视其库存,印发相应的钱票。印板,朝廷必须有一块。”
      许多人还是不知道钱庄的重要性,一个壮年男站起来:
      “这样做不但钱庄麻烦,朝廷也麻烦。为何不用重刑管之?谁乱印纸币,灭九族,看谁敢犯事。”
      李寿苦笑:“灭九族的事太多,还是源源不断有人犯。法只是一个枷锁,要是没有监管,这个枷锁,随时有可能被人打开。”

第两百零四章 法的枷锁[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