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真有错,也是渊盖苏文的错,和我其它渊家人没任何关系。”
渊长远最相信高句丽会灭亡,他已生不出和李寿作对的心思。
“能不能保住你渊家其它人的命,就要看你们能做多少事情。为了平民愤,我不介意杀尽渊家之人。”
渊长远已顾不了其它,向李寿跪下:
“渊长元愿投大唐,愿为殿下效力。”
李寿并没有多高兴,渊长远这样的人,作用远无法和高桓文相比。他将对方挥起来:
“给我说说高句丽朝廷的事,他们还有多少兵?有些什么打算?”
这些事渊长远很了解,他是渊盖苏文的侄儿,能算得上是高层。
“朝廷得到许多大户的支持,正在各地招收新兵。朝廷在东西两面都失利,现在的兵力,最多还有一二十万人。开始他们还以为有??军抵挡,能放心招兵买马。现在??军也败了,不知他们会如何安排。”
??军败的消息,暂时还未传到平壤,有什么打算渊长远的确不知道:
“如果他们知道??军败,会不会有人对渊盖苏文不满,想将他推翻?”
李寿也不想再打仗了,开始生出一些yy的想法。渊长远认真想了想:
“这种人应该有,但要想推翻他很难。那些军队,都由他掌握,除非他自己不想干了。”
李寿又问了一些事,没什么头绪,暂时将高句丽的事放下。
下午,国内城的城门终于打开,一群群人,如逃难似的涌出城。
还有一篇告示,和他们一起传到四面八方。
国内东城门口,一大群人,正在围观一篇新出炉的文章:
“最后通牒:为高句丽百姓能过上安宁幸福生活,我大唐不惜血战奸臣伪政,已取得决定性胜利。伪朝廷灭亡势在必行,响应他们从军之人,皆是我大唐和高句丽百姓之敌,从今起,我们与高句丽的战争,不再主动劝降。想活命之人,战前必降。”
字虽少,写得十分有气势,听到之人,莫不心生畏惧。
也有不信邪之人,一个身材高壮的壮年男说:
“好大的口气,我高句丽那么多将士,岂会受他们威胁?”
“大家要是前几天去过万昌城,就知道这上面的口气并不大。”
李寿来这里时,已带信给林子祥。现在,林子祥已赶到国内城。
林子祥是惠能的弟子,在国内城也小有名气,几个年青人迎上:
“子祥兄,你从万昌城那边来?”
林子祥点点头,双眼中流露出深深的恐惧。
“万昌城一战,仅打了一天。城外遍地尸体,从万昌城,一直铺到明义城。几乎全是??军的尸体,城方圆十里之地,尽皆被血染红。那里的人正在翻土,挖地三尺,仍能看到血迹。”
四周的人听呆,一个年青人问:
“这得要死多少人?”
林子祥说:“我问过,只是在万昌城被杀的??军,就有三四万人。那次唐军并未劝降,有些被抓之人,是自己扔下武器投降,这些人算是幸运的。如此大的战乱,许多仍下武器之人,也死于战乱中。”
不信邪的人,终于开始担心。一个中年男子问:
“不劝降,就只能一拼到底,这对他们有什么好处?”
“对他们唯一的好处,就是大量减少反对他们之人。这对他们管理这里,有很大好处。”
林子祥叹声说:“为了我高句丽,希望大家多去宣传。有亲人当兵的,也尽量去劝说。这仗再打下去,我们死的人会更多。没必要打了,我高句丽现在这样子,谁还能挡住唐军?”
李寿便服在几城逛了一圈,告示的效果不错。
有了这篇告示,再因战斗而死的高军,已可以说是咎由自取。
第二天一早,刘仁轨那边传来消息,他们已将渊士奇的五万兵吃掉。
渊士奇那五万兵,正是准备去百济,联合攻他们的那支部队。
现在渊士奇被拿下,西部诸地,已快落入他们之手。
第三百九十八章 最后通牒[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