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路可退,城池被破,又被大军包围,想留得一命。
李寿冷笑道:“战前好几天我就给你们说过,现在才降,已经晚了。”
李寿正要下令攻击,从后面冲来一骑。他转身一看,是刚才那个叫谢世学的降将。
谢世学还未赶到,声音已传来:
“暂且动手。”
谢世学翻身下马,向李寿拜下:“殿下为何不肯接受他们投降?”
李寿很欣赏谢世学,对方居然敢一个人反水。
“我已给过他们机会,他们自己不珍惜。现在他们走投无路才答应投降,在他们手中,已沾了我军将士的血,不可原谅。”
谢世学看了里面的众高军一眼:
“战场之上,各为其主,不存在任何私仇。他们走投无路才投,这也说明他们是尽职之人。我之所以愿以微薄之躯助殿下,因为听过殿下不少事。殿下以前将任何人的命都看得很重要,不惜麻烦设计,也要以劝降为主。现为何以一己喜恶,改变初衷?”
李寿呆住,他现在不知是不是越来越强大,杀性也跟着越来越大。
要是在以前,他不会如此。就算为自己人着想,也宁愿多招降一人,他们也能少些伤亡。
李寿难得冒险,亲自将谢世学扶起:
“将军真乃我良师益友,将军说得是,是我在沙场渐渐迷失,改变了初衷。今后定会记住将军之言,尽量以招降为主。”
众高军激动万分,不用人再劝,纷纷放下武器。
李寿虽答应他们受俘,并未招降他们。这些人,最后全去做了苦工。
……
里面的向举贤等人很惨,近三千人,只剩下六百多人。
官将只剩下向举贤和关奎,还有命大的王修理。
渊宁绪去捉拿隆达,他们打了渊宁绪一个措手不及。成功将对方俘虏,并占领主军营。
有渊宁绪在手,他们又以烧粮草威胁。高军虽未放弃攻击,打得投鼠忌器,这才能拖到李寿到来。
听完他们的故事,李寿感慨道:
“这次难得有你们,我们才能如此轻松占领丸都山城。只是伤亡太大,太不值得。”
要是加上向举贤等人牺牲的兵将,李寿这次非但没赚,按以往的伤亡比例,他还亏大了。
安抚好向举贤几人,渊宁绪被带上来。
不愧是渊盖苏文的亲叔,一来就开骂:
“你们这些吃里扒外的小人,迟早不得好死。别以为你们胜了,我高句丽还有不少将士,更有乙支元帅那样的战神,定能将你们统统杀光。”
李寿倒不觉得,高桓文最恨渊家的人:
“殿下,将这老匹夫交给我。”
来这里打着为高桓文报仇的旗号,李寿没再当圣母,让高桓文将渊宁绪领走。
“高军的大军聚集在汉礼城,这里离汉礼城,行军不过两天时间,中间有四座城池。他们知道丸都山城被攻破,应该会守在汉礼城。明天一早,我们将那几座城占了。去离汉礼城最近的水谷城,和高军对峙。”
安北疆也在军中,李寿怕他为难,没让他领军:
“水谷城虽没有这里大,用来攻守都还算不错。只是我们才六万兵马,还要拿些守几座城。要不要等薛将军他们一起?”
谢世学说:“高军在汉礼城的兵马并不是太多,只有十万,除汉礼城外,京城还有四万,其它地方皆不用担心。汉礼城的兵马,不少是新军。那里是阻止唐军去京城的最后屏障,乙支灭原未必敢出兵。”
高军的兵力分布,李寿还不太清楚。一听汉礼城只有十万兵,心里稍松一口气。
“除那些兵外,高军还有没有其它兵马?”
向举贤说:“听渊宁绪说,渊盖苏文已派人去北方豆莫娄国求援。他们已知道惠真回鲜余城,可能还会向惠真那边求援,暂时还没动静。要是我们这边能早点拿下京城,他们就算能求来援军也没有。”
李寿也想早点拿下平壤,只是暂时还没计划:
“传令,让薛将军和金将军,向汉礼城方向靠拢。”
第四百零八章 劝戒李寿的人[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