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头。皇家无家事,以后兄弟相残,会动摇我大唐基业。”
“魏相所说不无道理,可以这样。”李寿说:
“在京城找一座宅院,将太子软禁在里面,永不得出府。任何人要看他,必须皇上同意。一应需求,由朝廷负责,此事可交由宗正寺管。如此做,他不但得到惩罚,再也不可能生出其它心思了。”
再也没人有意见,李世民带着十二分满意,看了李寿一眼:
“就按天赐之言,贬李承乾为悔悟伯,永禁于府中。”
……
太子谋反一事,很快传遍京城。
一大群仪仗从皇宫出发,大街上之人争相观看,阵阵轻微声传出:
“真没有太子的仪仗,怕是他真谋反了。”
吃瓜的群众,仪仗中的人没心思理会。
原本皇家初一祭祖,因李承乾一案耽搁,推晚一天。
在一辆宽敞的马车马,长孙皇后双眼虽红肿,脸上终于有了几分笑容。抓住柳风铃的手:
“得天赐,是我们之幸,也是整个大唐之幸。乾儿要是有他一点点懂事,也不会走到这一步。”
在长孙皇后心里,能保住李承乾的命,还能留在京城随时看到,她已心满意足。
马车中有五人,李寿的三个老婆都在,另一个是长公主李萍。柳风铃说:
“大哥也是一时犯糊涂,他现在有的是时间静下心来,会悔悟的。”
“柳妹说得是,”李萍接道:
“母后不用担心,以后大哥悔悟了,求父皇下旨,将他放出来就是。”
柳风铃三女对望一眼,心里暗自不喜。
李寿没和她们虚伪,饶李承乾,主要是看在长孙皇后和李世民面上。
但要是让对方获得自由,难保不会再对他们不利。
所以李寿才想出这么一个办法,永远圈禁李承乾。
能得到这样的结果,没人不满意。几个小公主在后面的马车内,也在说此事。
“昨天大哥的样子,绝对不是装出来的。他能感谢父皇、感谢五哥,说明已诚心悔改了。以后我们要不时去看看他,他差什么,我们给他买。”
李明达说完,几小齐点头,李明清说:
“钱的事倒不用愁,以后我们轮流去看他,陪他说说话也好。”
在第一辆马车内,李世民父子四人,正在听李寿说。
“宗正寺管理皇家事务,以后皇家有人犯错,也可以由他们管理,与外面那些人分开。”
能区别对待,这几人绝对双手赞成。李恪有点担心:
“这事只怕朝廷通不过。”
历史的走向并未脱离轨迹,如果按历史,李泰对太子之位不会死心,说不定会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来。
李佑更不用说,也不知哪根筋不对,敢用那点人起事?
如果真发生这些事,李寿在保证自己安全的情况下,不想要他们的命。
处理方法,尽量向李承乾看齐。
所以才想出,以后的宗人府那种做法。
“也不是要脱离于国法之外,该判多久,就软禁多久。和外面的人隔开,给那些犯事的皇家人一个体面,省得外人对他们指手画脚。还有一点,将皇家独立出来,皇上可享有最终的判决权。”
李世民巴不得如此,省得到时候他左右为难:
“这事现在不是时候,过段时间可以提出来议议。百工商盟那八千人,和太子府那两千侍卫,你认为应该如何处置?”
这个案子,李寿插手得太多。怕百官有想法,一般他不发表意见。
百工商盟的严万平几个高层,被判满门抄斩。
中层人员,只斩其自身,家人被流放为奴。
低层管理人员处以死刑,不连累其家人。
除这些外,还有八千勇士和两千侍卫。对这些人,大家的处理意见不统一。
心狠之人建议全诛,多数人建议学李寿,全派下去做苦力。
李寿说:“不说那些侍卫,那八千人我见过,都是些青壮年。又训练过,是当兵的好苗子。可让他们到边界从军,将功折罪。”
有李寿在,李恪三个皇子成了打酱油的。
李恪到没什么,听得颇为仔细。
李泰挤出一脸笑容,眼神不时闪烁一下。
李佑显得心事重重,有些心不在焉。
他们不知道,他们这些反应,已被李寿一一看在眼里。
李寿已将目光,从李承乾那里,慢慢转移到他们身上。
第四百八十七章 饶其一命[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