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弘智的弟弟阴弘亮,是李佑的侍卫长。
李佑所用,大多是娘家的人。这些人在京城都很低调,看不出有谋反的迹象。
李寿还在神游太虚,一道喊声传来:
“越王殿下去哪里?”
“拜见李叔叔。”
宇文兴祖带着妻儿丫鬟,不知从哪里冒出来。
李寿这些猛将,朝廷都赏赐了住宅。平时没什么事,大家都在忙各自的事。
李寿摸了摸宇文兴祖之子宇文原的脑袋,说明去处,问宇文兴祖:
“你有没有去和宇文家的人相认?”
宇文家族在大唐并不差,宇文士及投唐后,因功任郢国公,现在仍在。
宇文兴祖点点头:“去见过二叔,二叔已将我们纳入族谱,我们也才从他的府上出来。他久病在床,殿下有空,能不能去给二叔看看病?”
李寿从未见过宇文士及,原来对方久病在床?
“明天吧!”
一行人来到齐王府,这里的热闹,不在众公主灯会之下。
李佑这次花了很大的心思。大家远远就能看见,齐王府上空,悬浮着的两个巨大灯笼。
这两个灯笼,竟是两个热气球。
李佑偷师学艺,用热气球搞出两个巨大灯笼。只凭这两个大灯笼,就吸引了不少人。
齐王府门前,还挂了不少灯笼。每个灯笼上,都有写了一句话。
最难得的是这些话,并不全是寻常的灯谜。
李寿走近一群人中,一个年青人,正指着一个大圆灯笼念道:
“秦王大败王行本,打一战役。”
年青人念完,同行的一个壮年男说:
“这个我知道,是不是二十年前的虎牢关之战?”
在人群里面有几个中年男子,这些人无一例外,身上都有很严重的伤。
一个中年男,近半边脸都被毁去,看上去十分吓人。
一个杵着拐杖的中年男子点点头:
“正是虎牢关之战,当年王世充派荆王王行本、率数万大军守虎牢关。皇上派翼国公、宿国公等一千多将士,初期在虎牢关外,袭击了王行本的运粮队……”
这里面的灯谜,全是和打仗有关。
这些仗,都是唐争天下时的故事。每一个故事,都有一个当年受伤的士兵述说。
在李寿看来,这样的安排,比众公主的安排还要好,还要用心。
李寿暂时没进齐王府,在外面看了好一会。宇文兴祖叹道:
“这样的灯会,比以前那些风花雪月有意思多了。齐王殿下还真是有心,以此来让大家铭记前辈军人的事迹,让他们能得到应有的尊重。”
做这些,只怕是李泰所为,李佑应该只是负责灯。
李寿十分感慨,这两弟兄很有才华。要是将心思放在这些正事上,并不比他差太多。
齐王府大门口涌出一群人,一道声音传来:
“几位殿下出来了。”
大半的皇子出现在大门口,向围观的众人一一招呼。
李寿没再等待,来到大门口。李治看到他颇为兴奋:
“我就知道五哥会来,听说父皇他母后来了,我们在此等待。”
李寿朝李治点点头,看向李佑李泰,感叹道:
“四哥六弟有心了,这样的安排,值得大家学习。只有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
“好一句“只有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
李佑看李寿的眼神,又多了几分生疏,脸上的笑意也少了许多:
“我只负责灯,这些东西,都出自四哥之手。四哥做这些事,并未向明达她们那样张扬,一直不为外人所知。”
李泰摆摆手:“这些事,哪能和明达她们的报纸相比?今日我听到不少称赞报纸的话,准备哪天有空,向五弟请教一二,也想在这方面出把力。”
李佑的话有点不和谐,报纸的事,许多人都认为是李寿的主意。
李寿懒得计较,和几弟兄虚虚实实聊起来。
在李寿后面的街道,驶来一辆红色马车。
马车停在一座茶楼门前,一个拿着包裹的中年男,从马车中走出。
转身向远处的魏王府大门看了一眼,进入商楼。
第四百九十八章 不一样的元宵[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