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是啊!挖参都是秋季,明代又没有保鲜技术,这都开春了上哪去寻鲜人参啊!要是有保鲜技术,女真人也不会在万历年间,被明政府坑得几千斤人参,都腐烂丢弃!
逼得努尔哈赤,把鲜人参蒸煮加工成了红参存储!
嗯!这老家伙话里有话,鲜人参可不好寻啊!
是不好寻,不是寻不到!
胡蹇急忙恳求道:“还请老兄费心,小弟我出高价购买!”
奶奶的,这奸商,看来不出血是不行了!
李掌柜故作矜持,说道:“唉!老弟你这般说,岂不再打哥哥的脸!百年老参那是无价宝,哥哥弄不到,三五年的参苗,哥哥还是有办法的!想来三五年的人参,给弟媳妇调养身子,功效应该是可以的!”
三五年的人参,太可以了!后世市面的人参,基本都是四年生的种植人参!药用价值绝对没问题!
胡蹇弱弱地问道:“老哥是鲜人参啊!我这方子,郎中说必须要鲜人参效果才好!”
李掌柜哈哈大笑:“肯定是鲜人参!咱这山西会馆内,就有用花盆移植栽种的人参,夏季开花结成红果,蛮好看的供人观赏!”
原来古人的智慧也是蛮高的,也懂得人工栽培人参!
李掌柜说道:“不过人参这东西金贵,不好侍弄!花盆的土都是从太行山的老林子,专门挖来的山皮土。人参喜阴见不得阳光,暴晒就蔫巴。水肥大了呢,根就腐烂。所以这东西没法子大面积种植。”
嗯!可是女真人明末,就开始人工种植栽培,不过都是在山林间,平地种植人参,那都是九十年代中期,才在东北开始逐渐兴起。
那也是国家退耕还林,没有了参地,才进行人参的平地栽培。栽培技术逐渐摸索成熟后,大面积推广,现在山东省的平地种植人参,也小有规模。
既然会馆就有鲜人参,胡蹇急忙询问起价钱。李掌柜答道:“老弟你骂我,三五年的人参才值一钱银子,也就一壶酒钱。难道老哥能豁上这老脸,跟老弟你讨要一钱银子的人参钱!”
我靠!人参可是贵稀药材,我记得万历初年,好像是一两银子一斤,怎么正德年间才一钱银子。
那他娘的,万历中期人参就涨到三两银子,万历后期要十二两银子,崇祯年间竟然是十六两。难怪说人参就是女真人的财源兵饷。
更离谱的是满清入关后,人参被满清朝廷内务府把控,顺治年间上品好参居然达到3060两一斤,小参都要12两。康熙五十四年,一等参定价82两,二等参定价58两,芦须都要7两。
龚二虎从七品官员,月领粮米7石值银7两。要知道清承明制,从七品官员(副县长)的月工资,只能买一斤人参须子。难怪红楼梦小说里,贾瑞作为国公府的远支宗族,都要病死了也吃不起人参救命。他爷爷贾代儒求爷爷告奶奶,才讨来点陈年的人参须子。
到了雍正年间以后,人参价格涨得飞快。雍正九年统参价格200两。雍正十一年,四等人参都要90两一斤。乾隆十年统参价格600两,五等人参都90两一斤,芦须都要16两银子。
乾隆十五年,普通人参已经高达272两银子。更令人咋舌的是,乾隆三十二年,内务府居然把人参哄抬至每斤800两。彻底坐实了人参“百草之王”的排名。
人参成为贵稀药材,他娘的都是满洲女真人搞的鬼!
李掌柜吩咐人取来栽种人参的小瓷缸,这季节人参是休眠期,茎叶都已经枯萎不见。他大手一挥说道:“送给弟媳养身子,算是老哥哥的一点心意。”
胡蹇急忙起身称谢,李掌柜急忙说道:“老弟你太见外了,人参是会馆种植观赏的,哥哥可以做主送给你。可是这雪蛤油,实不相瞒老哥哥我手中可没有。我们阎家的商路是蒙古,不走辽东。咱也不瞒你,山西商人有专走辽东的马帮,雪蛤油是宫廷贡品,是朝廷明令禁止商人和女真人贸易的东西!”
胡蹇急忙低声说道:“这里的干系小弟都懂,老哥你放心小弟决不外泄丝毫。雪蛤油我只要一两入药,多高的价钱我都出,决不让老哥你为难!”
李掌柜悄声说道:“这东西俗称软黄金,老弟你懂的!”
娘的!真是一两黄金一两雪蛤油。狗皇帝为啥要禁止雪蛤油的商贸交易,否则这东西哪里值这么多银子。
黄金和白银兑换基本都一比十,胡蹇心疼地掏出十两银子,感觉肝都疼了!
李掌柜收了银子急忙转身离去,趁着空闲时间,胡蹇起身从那小瓷缸,把那株人参完整挖出来。看着人参的芦头,五年根的人参,掂量着有一两多重。胡蹇用布小心包裹起来收好!
大约过了一炷香的时间,李掌柜拿着一个锦盒归来,悄悄地递给胡蹇。胡蹇谨慎地贴身收好,娘的!这价比黄金的珍稀物品,而且还犯禁走私的来路,不小心丢了,那可真是想哭都找不到坟头了。
胡蹇郑重地拜谢李掌柜,商定购买一船木料,起身告辞领着谭文元,离开了晋商会馆。
胡蹇有些兴奋地来到卫城的药铺,抓起了药方上剩余的药物。在掌柜的疑惑和愤恨的目光中,用了一句“想看《金匮要略》的灵药吗!”就拐走了刚刚回来屁股还未坐稳的老中医海霖。
胡蹇领着媳妇和老中医一行人,乘船回到子牙河。
一家人加上老中医海霖,热热闹闹地吃完晚饭。胡蹇和老娘俞三春商议起肥皂作坊招工的计划。
肥皂十五左右的童工30名上夜班,招本旗的女工30名上白班。因为旗内的壮丁,他们还要军训屯田,还时常要完成卫所指派的劳役。胡蹇只能把作坊的雇工,放在这群妇女和后生的身上!
老娘俞三春和二婶慧娘妇女队长,大哥胡随和大嫂杨山杏青年团团长。老娘和二婶选些中意的,陆续上工培训肥皂加工。等肥皂作坊建设完成后,就正式生产运营。
杨二丫和古二宝,还有大舅哥于天荣,负责每日天津卫的采买送货。而谭文元担任肥皂作坊的账房,负责记账统筹和文书管理。
肥皂作坊的工钱,日薪10文钱,老规矩上交百户所5文钱,工人5文。一名工人一月能赚150文,作坊管一顿饭伙,按户口食盐法配给盐巴。
一个工人一年能赚近二两银子,等于胡家过去一年的收入花销。
第31章 大明皇朝也走私[2/2页]